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电装车间内,上百位技术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焊接电路板、绑扎线缆。以最快速度完成特定精密元器件的组装,是他们的“考题”。5月16日,经开区“岗位练兵”专场活动——“芸集杯”职业技能竞赛在火箭院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
“平时在生产线上,我负责的是电源产品的组装工作,这次报名整机装联项目是为了挑战自己,看一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选手张振环已经连续9年报名参赛,她希望通过比赛,对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查缺补漏,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在比赛的环境下确实有压力,但也是一个机会,能让我更快地进步。”
选手侯唯一曾在第七届“芸集杯”竞赛中夺得单项第一名的成绩,在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她希望继续挑战自己,提升工件制作的速度和质量。“比赛的题目难度越来越高,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整机调试环节,希望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在持续两个半小时的实操竞赛中,参赛者围绕印制电路板焊接、线缆绑扎、整机组装测试等7个专项展开比拼。这些技能,在运载火箭配套的重点产品生产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参赛选手的身后,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已能完成电路板的焊接生产工作,与手工焊接相比,精度和效率都会有显著提升。“技术确实不断进步,但掌握焊接技术是操作智能化设备的根基,对技术要求有了足够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判定智能设备的产品质量。”航天万源科技公司车间主任张翠说。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张芸,是“芸集杯”的创始人。她回忆,在“芸集杯”创设前,公司年轻技能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我们建立了国家级工作室的平台,就应该让更多年轻人从中受益。”
12年来,共有4000余人次参与了这项聚焦航天电子装联技术的技能竞赛。从中,已先后走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大工匠、首都劳动奖章等称号获得者20余位,并孵化出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创新技能工作室。
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后续还有望得到经开区“亦麒麟”、“亦城工匠”等项目的进一步支持。“希望通过技能竞赛的比拼,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都能得到成长和突破。”张芸期待,以“芸集杯”为依托,越来越多拥有高技能水平的青年人才能持续涌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