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15日,记者在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万米高端时尚羊绒面料数字化研发建设项目地基工程现场看到,占地2767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轮廓初显。
东黎羊绒董事长程旭东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采用德国智能编织系统与国产高端装备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投产后羊绒面料年产量将达120万米,预计带动就业325人,年新增产值4.8亿元。”
5月15日,项目施工现场。
半个月前,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万米高端时尚羊绒面料数字化研发建设项目地基工程顺利收官。这个投资1.5亿元的自治区级重点项目,正式拉开赤峰市红山区2025年工业投资“开门红”的序幕。
这跃动的生产图景,正是红山区工业经济强势开局的生动注脚。2025年首季数据显示,红山区工业固投达9.12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0.7%,成为拉动全区固投同比增长8.6%的核心引擎。
精准发力 项目储备扩容提质
红山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聚焦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和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5月15日,东黎羊绒生产车间。
红山区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挖掘技术改造潜力项目,远联钢铁、金通铜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目前,红山区工业项目储备库已入库项目20个,总投资达19.7亿元;一季度新入库项目4个,包括德润排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备更新项目、东黎羊绒高端羊绒面料数字化研发项目、禾士营养特医食品项目及远联钢铁70万吨普板连退工程。同时,远联钢铁、金通铜业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食品产业搬迁升级、生物医药稳产增效,为工业投资注入持续动能。
政策赋能 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红山区精准释放政策红利,通过“线下一对一”解读、专项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申报技术改造专项贷款、设备更新等政策支持。
5月15日,远联钢铁生产车间。
红山区重点支持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远联钢铁70万吨普板连退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速,助力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稳产增效,切实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政策落地有效提振企业信心,一季度多家企业启动技改升级,投资积极性显著提升。
红山区积极对接上级产业政策,助力企业争取资金支持,持续激发投资动能,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支撑。
全程护航 服务保障再升级
针对项目建设痛点,红山区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深入项目现场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难题。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动态调度机制,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推动投资加速转化为实物量。一季度工业固投的快速增长,印证了服务效能对项目建设的强力支撑。
为破解项目堵点,红山区建立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实行“现场办公+全周期跟踪”服务模式,专班协调解决用地、用工材料等关键问题,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推动投资加速转化为实物量。
当前,红山区正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谋划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计划年内新增储备项目10个以上,重点培育智能装备、生物科技等新增长点。同时,密切跟踪国家及自治区产业政策动向,开通政策申报“绿色通道”,力争全年争取上级更多扶持资金。
红山区工信局局长田艳利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持续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力争全年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通过项目、政策、服务协同发力,为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通讯员:陈秀俊
新闻编辑: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