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蓝田县辋川镇官上村召开的蓝田县“乡约讲堂”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暨一季度“蓝田好人”发布活动中,蓝田法院鹿塬法庭庭长杨竹超,经过群众推荐、评议等环节,正式入选2025年度“蓝田好人”。
事迹材料
他身量不高却气度从容,谈吐鲜活从不掉书袋,行事通透为人爽利。他27年如一日,像竹子一般深扎乡土,用法律刻度裁公义,以人心温度暖烟火,这就是蓝田法院鹿塬法庭的庭长杨竹超,一位质朴无华、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的人民法官。
2022年杨竹超办理了一起让他终身难忘的案子。白鹿原上某村三组80多岁的老田,因村上建设占用了他的承包地,后来村上将本村二组的一处地调整给老人耕种,但多年后该地被二组收回致使老人陷入无地可耕的境地。老人为了耕地的事反映了两年多都没能解决,生活也陷入困难!
审理中,杨竹超了解到当时村上给老人调整土地后并未进行土地承包关系变更登记,只是把老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简单进行了涂改,所以从法律上讲,老人作为三组村民,起诉要求二组现在承包土地的村民返还土地并赔偿损失是缺少法律依据的。
面对老人的困境,杨竹超坚定一点:老人的口粮地问题必须解决。
那段时间,他带着案子反复找村上和镇上协调,先通过救助的方式解决老人生活困难问题,协调为老人复耕了三组原来的承包地,对未耕种地其间的损失进行了补偿。
老人的请求虽然被驳回了,但问题却解决了。杨竹超的做法感动了老人,后来老人专程来看他,碰巧他外出,于是从门缝塞进一张手写的纸条:杨法官,我信任法院、信任你。
老人颤颤巍巍的“信任”也同样感动了杨竹超,更让他坚定了做好一名人民法官的方向和使命。
作为一个外地人,杨竹超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蓝田这片土地,走遍了每条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皮肤上也留下了土地的“印记”。
2024年3月,在白鹿原上发展观光旅游项目的老李因拖欠土地租金、违法解除合同、未及时复耕等被2位村民起诉到蓝田法院。在审理案件中杨竹超中得知,老李共承包该村土地160余亩,先后与48户村民签订合同,而近几年其因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损失巨大,无法继续经营,才导致租金无法正常支付,土地常年撂荒。考虑到老李欠付租金数额大、撂荒土地复耕难度大、合同涉及人数多,随时可能引发群诉群访,杨竹超同副庭长王芳深入村组开展摸底调查,先后七次组织镇司法所、村干部、小组长、群众代表和老李进行沟通协调,征求群众意见,商讨一揽子的纠纷化解方案。最终,经过不懈努力,被告老李和村民协商对合同约定过高的租金标准进行调整,将租金支付的期限与完成土地复耕时限相关联。在法庭的见证下,截止8月中旬,被告老李与未起诉的其他村民签订了解除协议,一次性支付了全部租金,不到一周内完成160余亩土地全面复耕。
他常说,法官不能只盯着案子办,要从案件中发现问题,提醒人们早早早做预防,争取案子越办越少!
2023年冬,一名游客在我县焦岱镇某滑雪场滑雪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撞倒了另一名游客致其受伤,后将撞人的游客和滑雪场一并告上法院。安全生产,责重于山。该案由鹿塬法庭审理结束后,杨竹超专程为该滑雪场送去了司法建议书,直接了当的指出企业的安全漏洞和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了使县域内其他滑雪场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杨竹超带着干警,赶在 2024年的寒假旅游旺季到来之前前往白鹿原影视城进行以案普法,提醒他们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应急处置培训演练,例行安全检查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切实保护员工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后,定期前往辖区各个景区为游客进行旅游纠纷普法宣传,为经营者和商户开展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讲座,前往辖区的学校、养老院、镇街普法宣传就成了鹿塬法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2024年,他的事迹被最高人民法院权威期刊《中国审判》专题报道,描述他是奔走在街巷的“铁脚板”、定分止争的“多面手”、扎根基层的“排头兵”。而他却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上山下乡,只想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十多年来他默默深耕,为辖区企业群众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案例不胜枚举,他个人也凭借务实的作风和担当精神,不仅受到领导同事的肯定,被评为办案标兵、优秀政法干警等多项荣誉称号,更是润物细无声地赢得了老百姓的阵阵赞誉。
供稿| 蓝田法院
作者| 薛小梅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