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公安局桃源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目标,持续推动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各项公安工作深入开展,走出一条基层警务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党建为引领 铸就忠诚警魂
桃源派出所党支部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务促警务,坚持从严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制度,创新“三结合”学习法,将政治理论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老党员与新民警结成15个“青蓝对子”,在调解现场、处警一线开展实战教学。2024年开展的“警心向党”主题活动中,7名青年民警在处突演练中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让党旗在警务改革的浪潮中猎猎飘扬。矛盾不上交,构建多元化解新格局
矛盾不上交 构建多元化解新格局
傍晚的菩提山景区广场,悠扬的音乐声中,数十位居民翩翩起舞。而在半年前,这些坝坝舞爱好者还因噪音问题与周边住户剑拔弩张。社区民警李政记忆犹新:“连续接到23起投诉,双方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派出所迅速启动多元调解机制,联合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和驻所调解员,组织5轮“圆桌会议”,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舞队迁移至景区广场,音响音量限定在60分贝以下,社区还协调物业加装隔音绿植。
这场“广场风波”的化解,正是派出所构建的“警调衔接”机制的缩影——3名专职调解员驻所办公,与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分级调解清单,通过“分流移交+联席会商”模式,让1000余起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
平安不出事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桃源派出所结合辖区小区多、景区多、学校多、重点场所多等实际,进一步调整优化“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治安要素掌控、社区安全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能力水平。
所内综合指挥室集指挥调度、视频巡查、执法监督、窗口服务、综合管理等多种职能于一体,24小时不间断助力辖区平安;社区警务队积极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热心群众等成立义务巡逻队,通过常态化的巡逻防控,最大限度编织治安防控网,切实防范违法犯罪现行发生,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与辖区高校联合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由社区民警担任学校宣教员,开展反诈、禁毒等宣传工作,协助做好涉高校案件侦办;案件办理队依据智慧警务平台,实现对各类警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针对辖区高发警情开展专业化打击,快速侦破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不缺位 “小窗口”拓宽前沿阵地
桃源派出所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始终秉持“服务不缺位”的核心理念,将户籍窗口、值班室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
为解决群众办理户籍业务时可能面临的繁琐流程问题,桃源派出所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严格落实“一站式”服务,实行预约办理、上门办证,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户政服务。对于一些紧急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户籍民警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将户籍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服务更有温度。
值班室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沿“哨所”,每日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接受群众各类求助。桃源派出所通过加强对值班室人员的业务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全面提升值班室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以更加专业、热情的态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桃源派出所值班室共接受处理群众各类求助约1200余件,收到群众赠送锦旗10余幅,让“小窗口”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窗”,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