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当生活的风浪骤然掀翻就业的“小船”,谁来为失业者撑起遮风挡雨的伞?在兴安盟,失业保险政策化身守护民生的“隐形翅膀”,以“小险种”的精准发力,编织出一张民生托底“保障网”,托起群众生活的希望与底气。截至目前,兴安盟累计为305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053.03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536.22万元。
在商场开设政策宣传区
“在手机上操作申领失业保险金非常方便,每个月能领2000多元,还给缴纳医疗保险。这笔钱就像及时雨,让我在失业的日子里不再焦虑。”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环山社区的赵琼雅,原本是一名教育机构教师,因学校合并失去工作。当她走进失业保险窗口时,感受到的不仅是政策的温度,更是服务的便捷。
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失业保险相关政策
兴安盟的失业保险工作何以如此高效惠民?答案藏在全方位的创新服务中。“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今年,兴安盟就业部门充分构建了‘线上全覆盖+线下精准达+创新形式+持续优化’的全方位宣传体系,确保失业保险政策真正实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窦静晶介绍说。
线上,兴安盟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化身“政策宣讲员”,生动解读失业保险政策和申领指南,大数据精准定位近期办理失业登记人员,推送“定制版”政策提醒。线下,乡村集市变身“移动课堂”,招聘会设起“咨询专区”,社区里搭起“交流平台”。在关键时间节点,兴安盟更是打出“组合拳”,将失业保险宣传与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深度融合,打造“失业保障—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闭环,让政策宣传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精准滴灌”。
“没想到在手机上就能申领,太方便了!”失业人员李全了解到可以线上申领失业保险金后,在外地的他尝试在内蒙古人社APP操作,当月就顺利领到了钱。这背后,是兴安盟就业部门对服务流程的深度优化。依托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兴安盟打通了人社、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兴安盟通过流程再造提速,利用线上审核、数据共享等技术手段,将人工审核时长压缩,让失业保险金申领实现“掌上办”“零跑腿”,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操心”。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兴安盟失业保险工作不断创新突破,用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度的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成为失业人员的“避风港”、稳定就业的“压舱石”,让老百姓在面对失业风险时,心里有底、生活无忧,稳稳托起民生幸福。(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跟兄 通讯员 江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