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寄语
教育之兴,系于良师;育才之道,成于匠心。
名师之“名”,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突破。他们以课堂为沃土,以教研为阶梯,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从青涩到卓越,从困惑到豁然,每一步都镌刻着对专业的深耕与热忱。
我们想藉由这一栏目,将航天中学老师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希望借着这一捧薪火,传递师者赤诚的微光;随着这一泓清泉,滋养教育理想的根系。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让我们以匠心为舟,以情怀为帆,共赴育人育心的浩瀚征途!
丁宝林
航中名师
刘雪梅
西安市教学能手
雁塔区学科带头人
雁塔区基础教育名师
雁塔区优秀共产党员
名师故事
三尺讲台育桃李,十八载耕耘守初心
初出茅庐:扎根讲台的"追光者"
18年前,我刚硕士毕业,怀揣着满腔教育理想,进入了航天中学。那时的我虽青涩稚嫩,却满怀教育热情,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的深刻道理。工作第一年渐渐发现,我虽然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却缺乏教育教学的技巧。面对自身的不足,我在工作第二年毅然立下了一个如今看来仍觉“疯狂”的目标:一个学期内听完120节物理课,以期迅速提升教学能力。
我每天早早赶到学校,穿梭在不同的教室之间。高一和高二的两位老教师——党老师和解老师,讲课细致,方法独到,他们的每一节课,不管是实验课、理论课还是习题课,课课精彩,对于刚踏入教坛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优质蛋白质。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快速生长。 每年的青年教师研究课,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绝佳机会。来自不同学科的大咖们,给我的教学提意见、出主意,把一节节课反复打磨,让我的教学能力逐步地提升。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渐渐意识到,光靠“听课”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于是,我开始利用网络资源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会抽出40分钟观看全国名师的教学视频。每课时,我至少观摩三节名师课,悉心将笔记记录于课本。从北京四中李老师匠心独运的实验设计,到上海特级教师王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法,我逐步吸收、内化,这些课程启发了我如何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最终帮助我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班上有个叫小婉的女孩,成绩总是垫底,性格也很内向。上课也不听,总是低着头,一直在写写画画。课后我找到她:“小婉,你上课在干什么?怎么不听课呢? ”她低着头默不作声,我悄悄翻开课本,一张张可爱的卡通画映入眼帘。她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基础太差了,根本听不懂,所以我就画画解闷。”我拍拍她的肩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不好不代表你不够优秀。你画的画很棒呀,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成为艺术生。一样可以成为大学生!”后来,我帮她联系了之前考上艺术学校的学生,两人进行了沟通,我还说服家长支持他发展特长。渐渐地,小婉变得开朗了。她说每天画画都是完全沉浸在其中的,不知不觉就画到凌晨了,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的状态也非常欣慰,最后小婉考上了理想的美术学院。
我对学生的关爱,也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近几年班里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班里居然有四个。班里有个男孩小佳,总是穿着校服长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眼神涣散,没有光芒。有时还可以看到他时不时地发抖。课间我多次找他谈心,才知道他晚上睡不着觉,总感觉有人要害他,莫名其妙地想哭。即便坐在教室里,他也总觉得有无形的目光在注视着他,这让他动不动就感到脊背发凉,心跳如鼓。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心理李老师咨询,经常跟他谈心,还带他去医院就诊。经过两年的吃药和治疗,他眼里的阴霾散去了,毕业时他说:“老师,是您让我重新看见了光。”
为了更了解学生,我经常在班会课上设计新颖的小游戏。比如比较流行的“你有我没有”。通过这个游戏,我不仅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更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疫情期间,担心孩子们在家生活不规律,久了出现心理问题。我组织了线上班会“我的疫情生活”。孩子们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生活,有人在家做饭,有人积极打扫房间,有人健身,有人绘画,有人写文章,有人唱歌,有人跳舞,还有人变魔术。最后我总结建议他们规律生活,多跟家人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二次飞跃:从"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
工作第12年的时候,我主动申请加入了市级课题《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微课在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带领团队录制了十几节微课,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开始沉下来教学,渐渐地发现问题,反思成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探究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最近几年,我有幸多次被聘为雁塔区各种赛教评委。在评审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年轻教师充满创意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AI在教学中的应用,这让我深受启发。最近随着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入研究,让我感受到了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评审的经历点燃了我进行大单元设计的热情,也让我明白,教育之路没有终点,我们要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如今,我已经从当初那个青涩的新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研骨干。在走廊里有时能看到有年轻教师端着教案等着我给他们指点;每到教师节,办公桌上都会堆满学生们送的润喉糖和手写信;学校门口,也经常会有回母校看望我的学生。
十八年间,我开设了诸如编发、小手工等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还主持了航天活动,担任过实验室管理员,但我的心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同时也为许多迷茫的心灵带去了温暖。我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始终致力于用专业知识成就学生,用爱心陪伴他们成长,用同行者的温暖照亮教育这条漫长而光辉的道路。
教学风采
家校之声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高2027届王昊泽
步入高一年级,遇见了许多优秀的老师,而物理刘老师,无疑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刘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创意与活力。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她带着小车、砝码等器材走进教室,现场演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联。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实验变得清晰明了,让我们轻松掌握了定律的核心。而且,她鼓励我们大胆提问,无论问题多么稀奇古怪,她都会耐心解答,引导我们深入思考。
刘老师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次,她布置了用生活常见材料制作简易电动机的作业。我在家反复尝试,线圈却总无法持续转动。向刘老师求助时,她微笑着带我到实验室,一步一步引导我分析问题。从调整线圈绕法,到改变磁铁位置,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电动机终于成功运转,这让我对物理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
在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方面,刘老师也十分用心。学习天体运动时,她组织小组探究行星轨道的奥秘。我们小组在查找资料时,面对繁杂的数据和混乱的思路,一时不知所措。刘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困境,便引导我们筛选关键信息,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她的启发下,我们不仅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还拓展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
刘老师用她的专业与智慧,点燃了我们对物理的热情;用她的耐心与关怀,呵护着我们成长。她不仅教会了我们物理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在高一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我深感幸运。
我的好老师
高2027届同浩轩
高一的物理课,像是一座难以攀登的山峰,而刘老师就像一位亲切的向导,带领我们在物理世界里探索。
记得那是在高一刚开学不久,物理课的难度就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一次课间,我拿着满是疑惑的作业本,忐忑地走向刘老师的办公室。刘老师是位女老师,她的眼睛里总是透着温和与耐心。办公室里,我小心地说明来意,刘老师微笑着接过我的本子。
她开始详细地解答我的问题,那是一道关于运动学的难题。她先从基本概念说起,语速不紧不慢,声音轻柔。她拿起笔,在本子上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且一边画一边解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当我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时,她没有丝毫不耐,而是换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重新讲解。她的耐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慢慢驱散我心中的困惑。
时间在她细致的讲解中悄悄流逝,我的心情也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变得轻松起来。我开始踊跃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刘老师则认真倾听,然后给予鼓励或者纠正。最后,当我彻底理解了那道题目时,心中满是对刘老师的感激。
在这之后,我对物理课不再那么害怕,每次有问题都会积极地向刘老师请教。她的耐心就像一种力量,推动着我在物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她的教导下,我逐渐发现了物理的乐趣,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些和刘老师共度的课间时光,将成为我高一学习生活中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
原标题:西安市航天中学名师成长之路(十):携初心赴山海 以匠心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