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早上10时30分,舟山市普陀区庙子湖岛码头,印有“客货邮”和“菜篮子工程”标志的运输箱刚卸下客船,便被等候多时的配送员迅速分拣装车。不到11时,带着本岛露水的新鲜蔬菜已端上居民餐桌。“昨晚下单的蔬菜鲜肉,第二天中午就上了桌,要是以前,得等三天!”村民王阿姨感慨道。
这一变化始于今年4月21日普陀区交通运输局和普陀区商务局协同推出“客货邮+菜篮子”配送模式。过去,海岛“菜篮子”供应受阻,居民“吃菜难、吃菜贵”。现在“客货邮+菜篮子”的模式,优化城乡物流网络、整合运输资源,实现了快递物流降本增效,并依托智能调度系统与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庙子湖、青浜、东福山三岛的菜篮子智慧配送体系,将生鲜商品从出库到入户全程压缩至4小时内。
以东极岛为例,每晚9时前,岛上居民通过微信或线下渠道提交采购需求,快递小哥接收订单同步至菜篮子直供店,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匹配次日运输电子面单。
次日清晨7时20分,配送团队抵达门店,将直供店备好的商品按订单分拣好,装入“菜篮子运输箱”,并将生鲜与常温商品分区隔离。装箱密封后,装载着菜篮子运输箱的客货邮专车驶向半升洞码头,综合服务站内的工作人员对货物进行安检,确认无误后快速转运至指定的客货邮囤放区,按货物目的地分类码放,随后随着指定客船发出。
10时30分,客船靠泊后,工作人员卸下庙子湖的菜篮子运输箱后,客船继续驶向青浜、东福山执行后续配送任务。根据订单地址,工作人员驾驶电动三轮车,将菜篮子运输箱直接配送到客户家中,与客户当面核对商品、完成签收。“以前买菜要等三天,现在就像家门口开了生鲜超市!”庙子湖村村民在签收时连连点赞。
依托客货邮无缝衔接的“水陆联动”模式,“客货邮+”重塑起海岛菜篮子供应链,确保了时令蔬菜从田间到海岛餐桌的精准直达。数据显示,目前试运行涉及的142种菜品还通过集约化运输降低成本,均价同比下降1元/斤,打通了海岛菜篮子“末梢循环”,也为海岛偏远地区民生保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