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文创赋能,激发传统老街区消费新活力
□张晓华
最近,江苏苏州十全街Citywalk(城市漫步)路线火了起来。十全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2024年,苏州以“绣花功夫”对该街区进行更新改造。数据显示,改造后,十全街周末客流峰值较此前激增3倍,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特色餐饮、文创零售、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营业额增幅超50%。(据《光明日报》5月14日报道)
一幕幕火爆的场景背后,是一条条老街的新生故事。
传统老街区承载着悠远的城市记忆,像一部厚重的史书,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苏州十全街的网师园等名胜古迹,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场域,为游客的消费体验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文化附加值。当人们漫步在历史街巷时,获得的不仅是商品和服务,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满足。这种文化消费正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重要特征。
许多老街区地处繁华的城市商圈,兼具文化和商业属性,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激发老街区的消费新活力,需要的并不是盲目大拆大建,而是一种“绣花”式的精细化改造:既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又植入现代生活功能;既传承老字号的传统味道,又引入网红店铺的时尚元素;既保持白天的清新雅致,又打造夜晚的活力经济。这种“微更新”的改造理念,不仅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历史环境的焕新升级,也通过古韵乡愁和现代光影的有机融合,带来了长久的经济效益。
业态创新是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苏州十全街的成功出圈,不仅在于保存了古建筑外壳,更在于注入了新型业态的灵魂。从苏式面馆到烘焙工坊,从传统茶室到露台音乐会,多元业态形成了全天候、全年龄段的消费生态链。与上海田子坊、北京798的艺术商业化路径不同,这种模式更强调本土生活方式的现代表达。十全街的业态创新,牢牢抓住了“苏式生活”这一文化内核,以当代语言诠释传统韵味,创造了独特的消费吸引力。
科技赋能也为传统街区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慧导览、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不仅完整保留了老街区的历史肌理,更使游客的消费体验变得生动可感。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引入AR技术后,游客停留时间与二次消费率均有显著增加。实践证明,现代科技力量的融入,不是要消解历史街区的古朴韵味,而是以隐形的方式提升服务效能,让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完成文化认知到消费行为的转化。这种“科技隐身、体验增强”的智慧化路径,值得众多老街区进一步深化探索。
传统老街区的灵魂在于其不可复制的文化DNA。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广州的西关大屋……每一种建筑形态都是城市与居民长期互动的结晶,记录着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老街区在改造升级过程中,还需在文化深度挖掘上下功夫,守护好其历史特色和烟火气息,警惕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同质化风险,谨防历史街区沦为千篇一律的“小吃一条街”“仿古一条街”。
老街不老,小巷常新。以民生为本,以文化为魂,传统老街区的新业态发展模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更多游客慢下来、逛起来,在袅袅烟火气中尽享惬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