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开栏语:百年工运,初心如磐;红船领航,精神永传。2025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红船精神提出20年重要节点。在南湖区这片澎湃着热血与匠心的热土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熠熠星光,照亮奋斗者的征程。即日起,南湖区总工会联合南湖晚报推出“三个精神在南湖”融媒体专栏,走进企业车间、创新一线,听企业家谈产改浪潮,看劳模工匠刻写时代精度,与班组长共话岗位建功,和普通劳动者见证平凡微光,共绘南湖最美劳动画卷。
N晚报记者 王一 通讯员 祝琳
敢于争先的“0001号”故事
“当年并不在意‘0001号’的意义,只想着让企业‘活’下去,抱着探索的心态去尝试。”看着眼前一张泛黄的营业执照,陈玲瑛娓娓道来。
1984年,改革的春风吹拂嘉兴,20岁的陈玲瑛跟随父亲陈阿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申领了编号为“0001号”的嘉兴第一张民营企业执照,她从车间学徒到销售能手,在机床轰鸣中蹚出创业之路。“那时候设备落后、技术不足,条件很艰苦,但父亲那种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从未想过放弃。”正是这段经历,让陈玲瑛比谁都明白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40余年间,从最初的仪表五金厂,到如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陈玲瑛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如今的迈兴途,年研发投入占产值的8%至10%,已拥有省级技术研发平台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完整的精密切削机床产品线。企业专注于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精密数控车床、立式车床等的研发、生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广泛销售。在机床行业整体承压的2024年,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6%。
迈兴途,是英文machine tool(机床)的音译,而在陈玲瑛心里还有另一层含义——迈向复兴的征途。她说:“过去,我们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我们要实现从有到精的跨越,让中国机床的齿轮转动世界的脉搏。”
创新×产改=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迈兴途的生产车间里,90后机械工程师宋邵伟正在高级工程师侯慎明的指导下认真调试设备。从学校到车间,初入职场的宋邵伟深有感触,“在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很多细节需要打磨,幸好有师傅手把手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样的“师带徒”模式,正是迈兴途产改实践的重要一环。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创新潜力,迈兴途打造了一套特色产改机制:通过“师带徒”模式,2至3年培养一名骨干;搭建“创新孵化平台”,让一线工人直接参与技术研发。得益于这套创新机制,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近年来已累计获得20余项职工专利,其中,自主研发的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在今年4月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中大放异彩,收获了大量意向订单。
目前,企业技术工人占比达30%,他们是掌握核心工艺的“技术脊梁”,不仅能享受年薪制待遇,收入增速更连续多年远超管理层。陈玲瑛表示:“我们既要打磨技艺,更要培养他们对行业的热爱。通过产改,我们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创新中找到价值,实现自我提升,把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玲瑛就参与过企业改革的早期探索,成立了秀洲区第一家民营企业工会,为员工搭建技能提升平台,营造家文化氛围。如今,这种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企业的发展之中。陈玲瑛坦言:“就是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现在我女儿也深受熏陶,这种关爱员工的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
站在智能制造的新起点,“创新收益共享”机制被写入公司章程。当技术工人站上C位,当创新成果惠及每位奋斗者,产改与智造交融,正激荡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人物名片】
陈玲瑛:浙江迈兴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嘉湖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任浙江省工商联常委、嘉兴市工商联副主席、嘉兴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
上一篇:大美非遗 薪火相传
下一篇:博物馆,流动的文明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