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祖明:做一粒扎根科研的“种子”
创始人
2025-05-16 07:00:58
0

转自:中国青年报

  “石油大家都知道吧?利用传统技术只能采出三分之一,但我们的产品可以将产量翻倍……”

  4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场馆内,姜祖明站在自己的展位前,用流利的英语向评委组介绍此次带来的产品。他身旁摆放的海报上,清晰展示着“胜利油田新型可变形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研究成果。

  4天后,这项技术为中国捧回金奖,成为胜利油田化学驱技术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姜祖明所从事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小众。他的“战场”是一间堆满瓶瓶罐罐的实验室,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白色粉末,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油藏开发破解一道道难题,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大动力。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或缺的特别贡献,他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

“不完美”的邂逅

  第一次听说“驱油剂”这个词时,姜祖明正在四川大学读研究生。那时的他,和很多人一样,对石油开采的认知,还停留在“石油在地下就像河流一样,汇聚在一起,只要插根管子就能往外抽”。油田于他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研究生一年级。姜祖明在导师安排下,加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组,那是胜利油田和四川大学合作的“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结构设计与合成”项目。

  耐高温、抗盐碱的“变形颗粒”,如同智能橡皮泥,既能堵住油藏大孔道,又能变形挤进小缝隙,把藏在岩层深处的原油“赶”出来。实验室的日子枯燥而漫长。研究生一年级期间,每天只要上完课,他就直奔实验室,试图尽快融入这个陌生的领域。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有过往经验的积累,他和团队只能查阅文献、试验、失败、再调整……600多个日夜,试剂瓶空了又满,写实验记录用完了12支笔。直到第1173次配比调试,实验室里的溶液终于呈现出理想的驱油效果。那一刻,姜祖明隐约感到,这把“钥匙”或许能打开油田增油的大门。

  2010年,姜祖明跟随导师踏入胜利油田进行工业化生产。那时的胜利油田主力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近半数储量无法得到高效动用。复杂苛刻的油藏环境,没有先例可循,就连国外同行都望而却步,姜祖明却被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吸引,“我想亲眼看到自己的研究改变现实”。

  那一刻,科研的“种子”在姜祖明心里悄悄生根发芽。博士毕业后,他放弃其他工作机会,毅然扎根胜利油田。

“它给了我不怕失败的勇气”

  2013年,博士毕业的姜祖明来到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一名石油科研工作者。那一年,胜利油田的化学驱技术迎来曙光: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无碱高效二元复合驱等技术,纷纷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应用。尽管如此,仍有诸多难啃的“硬骨头”。技术的瓶颈、环境的严苛、前路的迷茫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姜祖明和同事的心头。

  此时的胜利油田,亟需一种聚驱后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杀手锏”技术。他和团队按照“固液共存”的研发思路,经过艰难攻关,研发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以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为主剂形成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不仅填补了聚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空白,还助力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经济有效期延长10年。

  那段时间,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家”。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最后一盏灯,他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里面。称量、溶解、恒温……实验步骤多达10多项,每一步都要精准到毫克,“比绣花还考验耐心”。

  反应釜里的原材料被一次次清空,数千次实验都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姜祖明也曾无数次在失败面前心生挫败感,但他从未放弃,无数次选择从头再来。实验室白板上,至今留着姜祖明潦草的字迹:第427次失败——但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从实验室“小白”到油田“破壁者”

  在胜利油田,有近7亿吨高温高盐油藏,被视为化学驱开发的禁区。地层温度高、原油黏度高、矿化度高的“三高”环境,让传统驱油剂在这里难以发挥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姜祖明看到一块小石头掉在墙角的蜘蛛网上,断了几根蛛丝,但蛛网依然坚韧如初。他眼前一亮:如果把驱油剂的交联网络,做得像蜘蛛网一样致密均匀,驱油剂的强度会不会提高很多,耐温抗盐能力是不是会随之增强?

  带着这样的思考,他和团队从分子结构入手,调整聚合物链的柔韧性与强度,历经多年攻关和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发出耐温达85摄氏度的新型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为油田释放超1亿吨石油资源。

  如今,已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油剂研发首席专家的姜祖明,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跟踪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现场应用中,他发现颗粒在通过微小孔喉时易发生破坏,影响驱油效果。他将最新的材料自修复技术应用到粘弹性颗粒驱油剂,进一步提高了药剂在油藏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不仅如此,他还和团队一起攻关,将非均相复合驱这项化学驱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不仅增强耐温抗盐能力,还拓展更多油藏类型,提升驱油效果。如今,该技术已推广至国内多个油田,覆盖地质储量超亿吨,累计增油超百万吨,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技术屏障。

  从实验室“小白”到油田“破壁者”,姜祖明用了10年,而这10年,恰是中国化学驱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一跃。

  回望来路,姜祖明时常被问到为何选择这条“困难的路”,他总是笑着说:“能源关乎国家命脉,总要有人去攻克‘卡脖子’难题。我愿意做一粒扎根科研的‘种子’。”

  于佳 王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俄称未能与美在利雅得磋商后达成... 在利雅得的磋商结束后,俄罗斯方面表示未能与美国达成联合声明。此次磋商本应是双方增进沟通与理解的重要契...
铁证曝光!侵华日军对我国打伪钞... 铁证曝光!侵华日军对我国打伪钞战的最新罪证令人发指。这些罪证清晰地展现了日军在战争期间的残暴行径。他...
“我感受到了新疆的安全、开放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见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奥萨马·阿布达拉·阿布德尔沙菲·穆...
半夜地震手机突然大叫 半夜时分,大地突然开始颤抖,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猛烈地摇晃着。就在这突如其来的震动中,手机仿佛被赋...
彭博社:红杉资本高管成 Coi... 吴说获悉,据彭博社报道,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管理合伙人 Roelof Both...
践行总要求 奋进新征程丨执法公...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在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有这样一位民警,他用二十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
中央气象台:大风预报24小时(...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网站(转自:中央气象台网站网站) .app-kaihu-qr { ...
俄乌谈完了,“毫无成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据央视新闻16日消息,土耳其外交部表示,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的三方会谈已经结束...
利好来了!200亿增量资金,计... 资本市场近期将迎来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增量长钱。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从中国人寿集团获悉...
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再扩容入市... 本报讯 5月16日消息,金融监管总局近日批复国寿资产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保险资金入市...
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别了,卡罗内 据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微信公众号5月17日消息,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发言人就美国国务院拉美事务特使涉华错误言...
全天禁用手机、禁出大门……员工... 近日,一家知名公司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公司规定员工全天禁用手机且禁出大门,这一举措让员工们苦不堪言,纷...
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李国庆逝世 【#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李国庆逝世#】#63岁白求恩奖章得主李国庆逝世# 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我...
法国向塞内加尔移交又一处军事基... 转自:央视法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15日发表声明说,法国当天已将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港口区域的一处军事...
国家防总开展2025年汛前检查 来源:法治日报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 记者刘欣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25年汛前检查统一安排部...
手机“碰一碰”,文物“装进口袋... “云锦里的故宫”特别纪念展举办手机“碰一碰”,文物“装进口袋带回家”图为观众在观看展品。 实习生 冯...
未来一周南方地区多降水 黄淮等... 摘要:国内方面,昨日,贵州、广西、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西北地区、华北等地出现大风沙尘天气。预...
道路封闭公告 转自:合肥发布关于青龙潭路(锦绣大道-汤口路)排水提标工程施工期间对相关道路封闭的公告根据青龙潭路(...
在国家博物馆,聆听凤冠上的时空... 转自:人民日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中国”明清时期的展厅里,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展柜前时常会...
2卷子弹库帛书回归祖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流失美国79年的2卷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