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毕节市大方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贵州邮政供图)工作人员将快递交由“客货邮”司机带到毕节市黔西市寄递物流共配中心。 韩静桦 摄韦倩 申瑜 安康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贵州龙里县分公司投递员莫富元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在谈起乡野邮路时,莫富元说:“从前总觉得能把信送妥帖就是本事,现在明白,邮路不仅是路,更是乡亲们奔向好日子的桥。”
1995年,17岁的莫富元成为邮路上的“信使”。30年的时间,乡间小路慢慢变成平整的硬化路,一路走来,数以万计的包裹信件,超过40万公里的邮路,莫富元见证了中国路网交通重塑、互联网风云巨变在西部小乡村卷起的波澜。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深刻认识到,构建高效物流体系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担当。为破解物流困境,贵州邮政开启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县级中心+乡镇中心+村级站点”为主要模式,致力于搭建一张覆盖全省、深入乡村的物流大网,让物流的“毛细血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为贵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截至目前,贵州邮政已在全省多个县建成功能完备的县级物流中心,这些县级物流中心承担着邮件的集中分拣、仓储以及与外部物流网络的对接重任。乡镇支局所作为中间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们充分复用现有资源,部分支局所利用客运站场地资源进行扩建改造,叠加物流功能,实现与县级中心和村级站点的有效衔接。村级站点按照“一村一站”的标准建设,通过整合农村商超、店铺、村邮站、村委会等资源,在全省13695个建制村实现综合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让物流服务深入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布局模式,充分利用贵州邮政现有的网络基础,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体系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使偏远山区的村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物流服务。
基建攻坚 构建“三位一体”物流网络
1月26日,黔南州“服务乡村振兴、邮政快递直投进村”县村邮路改革项目正式启动,邮件县直投村模式在贵定县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黔南州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扎实且关键的一步。
此前,邮件需先到达县邮件处理中心,分拣至乡镇后,再由投递三轮车送往村寨。如今,黔南州分公司在贵定县规划设计了6条县直投村线路,新增投入新能源投递车6台,覆盖6个乡镇、84个自然行政村,服务全县众多人口。在邮件县直投村新模式下,邮件从县邮件处理中心由新能源投递车直接送进村里的综合便民服务站。
在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的综合便民服务站,前来领取包裹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罗兰芬介绍,过去,她需要趁着赶集的时间去镇上取包裹,如今在村里综合便民服务站就能直接领取,极大地节省时间和精力。“现在方便太多了,不用专门跑一趟镇上,随时有空都能来拿。如果需要寄东西,邮递员直接上门取件,速度还快。”罗兰芬说。
为保障县直投村模式顺利运行,黔南州分公司前期对各县市邮件处理中心改造升级,在全州投入8套邮件智能分拣机设备,不断优化邮件投递段道,完善邮政农村基础网络。
为建设更加细密且高效服务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能在家门口便捷地收发邮件、包裹,尽享现代物流便利,贵州邮政以“全域覆盖、智能高效”为目标,持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已建成13695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实现建制村100%全覆盖,并创新补建34个服务盲区站点。县级寄递共配中心配置智能分拣设备,日处理能力从1.5万件跃升至16.8万件,分拣效率提升60%。同时,新增411辆新能源投递车辆,推动农村投递汽车化率突破75%,建制村周五班及以上投递频次占比达55%,构建起“县仓—乡站—村点”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如今,在贵州的城市街头和乡村小道,经常能看到邮政快递车辆穿梭的身影。无论是繁华的市区,还是偏远的山村,贵州邮政都能将包裹准确、及时地送达收件人手中。
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贵州邮政积极引入先进的设施设备与技术,不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在县级物流中心,小件自动分拣机、OBR自动扫描等设备的投入使用,成为提升效率的关键。
毕节市黔西市寄递共配中心通过引入先进的小件自动分拣机和OBR自动扫描设备,每天可处理1.5万件至2.5万件包裹,分拣效率大幅提高。同时,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运输线路的优化,使得邮件的运输时效也大大缩短。据统计,以前从县城到乡村的邮件配送需要3天至5天,现在基本可实现1天至2天送达,大大提高邮件的配送速度,满足用户对物流时效性的需求。
“从贵阳邮区中心过来的邮政货车每天早上8点前抵达,经分拣、装车后由投递车从这里快速、准确地直接送往各村。”黔西市寄递共配中心负责人林兴文介绍,他们也推行县直投村模式让包裹寄递运输时间大幅缩短,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为当地群众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一系列措施不仅极大地改善贵州邮政物流基础设施的面貌,包括处理场地的环境优化与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还显著提升邮件处理的容量与效率,为后续的邮快合作深化与业务扩展铺设坚实的基石,更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寄递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 构建多方协同保障体系
“以前的快递都是今天到、明天送,自从开通了‘客货邮’专线,下午就能把快递派送到各村集站点。”近日,阳光倾洒在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寄递物流共配中心,一辆印着“黔西客货邮”标识的客车驶来。驾驶员芶友国载着3名乘客和快递包裹,将车停靠在路边。乘客下车后,新仁乡邮政点的代办员立即上前,接过芶友国的投递邮件清单和包裹,熟练地进行接货、分拣与预约投递工作。
芶友国是新仁专线客货邮司机,每天一早从黔西市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装好快递,运往沿线站点。“过去只载客,收入有限,如今加上快递运输,每月能多挣6000多元。”芶友国说,“除了邮政,还有韵达、极兔、中通的快递,集中送到各村站点后由村民自取或者邮政人员送上门。”
为高效开展农村带货服务,黔西市统一客货邮服务标识,改造公交车、农村客运班车6辆,新购置公交车12辆,在洪水、甘棠、永燊、新仁等4个乡镇发展农村物流“班线货运”。
黔西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聂强介绍,该公司成立了工作专班,在交通部门指导下,与毕节交运集团就“客货邮”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并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与民营快递公司开展邮快合作。目前,黔西邮政县乡村三级节点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所有城区道段执行逐日班投递、乡镇道段全部为邮政标识车辆开展周五班投递,村民在家门口收寄包裹已成为常态。
在贵州邮政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客货邮融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客货邮融合,即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的融合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农村运输服务的优化升级。这一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家住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的覃兰,在村里的综合便民服务站领取到包裹。“以前网购的农资用品得去镇上取,现在不用跑远路,客运车直接就送到村里。”覃兰切实体会到“足不出村”的快捷与高效。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荔波县邮政分公司租用客运站闲置区域,建成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设有分拣区、装置区、集包区、普邮区,新配置一台60个格口、每小时可分送7000件的自动分拣机,实现快递集中揽收、分拣配送、仓储转运、统一调度。
农村客货邮的发展,不只是物流效率的提升,更是民生服务的深化。去年以来,贵州加速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省委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写入一号文件,省政府把创建10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
今年3月,作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之一,遵义市凤冈县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凤冈县创新的“党建引领+交邮融合+产业联动”模式,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备受全国关注。凤冈县邮政分公司整合县内交通、邮政、快递企业资源,已建成1个县级交邮融合供配中心、11个镇级服务站和63个村级服务点,形成“县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年均进村快递量达180余万件,出村快递量达120余万件。
自2023年开展客货邮融合以来,我省已改造113处县乡交通客运场站。
在运输环节,贵州邮政加大农村投递汽车的投入,不断新增农村投递汽车,汽车化投递不仅提高运输速度,还增强邮件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缩短邮件的运输时间,特别是在一些路况复杂的山区,汽车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
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贵州正以蹄疾步稳之势推进。贵州省邮政管理局联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支持客货邮融合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县(市、区)达30个及以上,建制村设立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站点配送方式汽车化率、站点周五班配送频次达到80%以上。
贵州邮政将抢抓“进一步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契机,增进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汇聚各方资源,在提升农村物流效率、改善民生服务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赋能 催生乡村振兴“链式效应”
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距离紫云城区56公里,道路多是盘山公路,是距离紫云城区最为边远的乡镇。大营邮政代办所服务范围涵盖1个社区及13个行政村,投递里程245公里,每日投递量200余件。
践行快递进村、消费品下乡,打通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沿着蜿蜒的山路,将包裹投递至各个村级站点是大营邮政代办所代办员吴英凤每周必做的事,不论是村民们网购的种子、还是农具,吴英凤都抓紧派件,确保村民们及时下种,不误农时。
大营镇的13个村级站点大都设置在村寨的小商店,快递进村为小商店带来额外的客流,村民们在取寄件的同时,往往会顺便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增加小商超的营业额,投递邮件结算相应费用也会增加村级站点运营者的收入。站点与代办所互通信息、相互引流,活跃的邮政服务让农村市场渐渐被激活。
代办员吴英凤、贺艳是大营邮政代办所两位年轻且充满干劲的代表,“干豆豉、霉豆腐、五香辣椒面,需要代买的朋友可以联系。”每当发现好吃的本地特色,她们都会在朋友圈发布异地代购“0跑腿费”的宣传,也让大营代办所成为连接家乡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纽带。
小小的大营邮政代办所架起偏远山村与外界的联系桥梁,立足中心点、连通方圆,成为服务农村关键的连接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贵州邮政三级物流体系就像一条纽带,一头连接着城市的丰富消费品,一头连接着乡村的特色农产品,有力地推动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不仅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消费品下乡方面,贵州邮政依托其遍布全省的物流网络,将各类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乡村。2025年春节前夕,贵州邮政加大对农村地区年货的配送力度,从食品饮料、烟酒糖茶到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种类繁多的年货通过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支局所和村级站点,迅速送到村民手中。村民们通过邮政的电商平台订购各种年货,邮政配送车辆及时将这些商品送到村里的综合便民服务站。据统计,春节期间,贵州邮政在农村地区的消费品配送量同比增长30%,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便捷的购物体验。
而在农产品出村方面,贵州邮政充分发挥物流体系的优势,助力贵州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贵州邮政通过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农产品出山的通道,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贵州的刺梨、薏仁米、天麻等特色农产品,借助邮政的物流网络,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
黔南州的果农们将采摘的刺梨交给贵州邮政,贵州邮政通过冷链物流将刺梨运输到县级物流中心,再通过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发往全国各地。“以前刺梨不好卖,价格也低,现在有了邮政的帮忙,刺梨不仅卖得快,价格还提高了不少。”大家纷纷感慨。仅2024年一年,贵州邮政帮助黔南地区销售刺梨就达到500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出村,贵州邮政还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商业务。通过举办农产品电商节、直播带货等活动,提升贵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乌蒙山区的“背篓邮局”到苗岭深处的“智慧物流站”,贵州邮政近年来实现了从“通乡达镇”到“进村入户”的历史性跨越。当前,贵州邮政正以三级物流体系为纽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这场没有终点的物流革命,正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全国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贵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