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底蕴厚 创新实力强
乐山五通桥区“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章綦摄5月1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五通桥区专场在成都举行。发布会上,乐山市五通桥区委书记陈林强表示,近年来,五通桥区实施“工业强区、城市更新、文化赋能”三大战略,经济总量三年内连跨300亿元、400亿元两个百亿元台阶。在工业强区方面,正全力打造晶硅光伏、绿色化工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锚定“双千亿”产业,五通桥区有何优势?
五通桥区副区长叶然介绍,五通桥拥有悠久的工业历史,其因盐而兴、因工而立,基于深厚的盐业底蕴,在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侯氏碱法”,打破西方70余年的技术垄断,成为五通桥近代工业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三线建设重点区域,五通桥依托丰富的井盐资源发展形成盐磷化工产业集群,立足峨眉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的先发优势组团进军晶硅光伏产业,成功培育上市西南地区第一支A股川盐化,诞生新中国第一炉多晶硅,成为四川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如今,五通桥区百亿级企业有3家,培育中的百亿级企业还有3家。
当前,五通桥正锚定全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目标,全力落实乐山市委“24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定扛起培育晶硅光伏、绿色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时代重任。
晶硅光伏方面,五通桥已构建起“硅芯—硅料—硅棒—切片”的产业链条,全球10家头部企业中半数落户于此,成功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绿色化工方面,五通桥已集聚10多家规上化工企业,多个产品的产能在全国全球位居前列。
叶然介绍,五通桥坚持推动产业、创新、资金、人才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带土移植”引进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采取“项目+团队”的方式来五通桥创新创业,成功引进210余名行业科技领军人才,组建创新研发团队106个。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五通桥支持企业持续升级生产工艺,如“永祥法”高纯晶硅生产工艺,目前已迭代到第八代;协鑫科技独有的高新技术,能耗仅为行业先进水平的六分之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杜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