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余嘉熙 通讯员葛慧君)近日,河南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等10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引领、主人翁地位保障、素质提升、成长成才促进、权益维护、建功立业等6大体系,力争到2035年培育100名左右大国工匠、600名左右中原大工匠、6000名左右市级工匠,培养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围绕全面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产业工人大思政工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及时有效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依托技能河南建设,《实施意见》鼓励各地制定“金蓝领”等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计划,高质量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发挥职业院校主阵地作用和企业培育主体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广泛吸纳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依托企业培训中心、工匠学院等平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实施意见》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上作出全面部署。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建立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建设。
聚焦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为产业工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服务;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制度,推进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面。
此外,《实施意见》明确,要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引导产业工人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等,保障产业工人的政治权利,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等。
上一篇:八闽大地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