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保险行业增速不足1%,但健康险增速达4.85%,今年的万亿市场稳了?
创始人
2025-05-15 18:59:07
0

今年一季度,保险行业开局增速低迷。

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季度保险行业经营情况,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同比增速不足1%。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保费收入呈现出连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刚发完“再创新高”年报的各家保司,开始面对一季度低增长现实。保司开始更关注现金流,“保费增长不能强求,现阶段保司普遍关注资产负债管理。”一位保司人士坦言道。

在保险行业的赛道上,健康险领域正上演着独特的发展剧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健康险保费收入达 3782 亿元,同比增长 4.85%,这一成绩远超行业整体 1% 的增幅,成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回溯过往,健康险曾是保险行业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过去十年间,其年复合增长率超 30%,增长迅速。然而,近几年发展态势悄然生变,增速逐渐滑落至个位数。2024 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 9774 亿元,与五年前行业立下的 “五年内创造 2 万亿元” 目标渐行渐远。

即便如此,各大保险公司仍满怀雄心,将 2025 年健康险市场规模突破万亿视为新的攻坚目标。

市场的走向,让行业内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声音。有人积极布局,期待新机遇的到来;有人则保持审慎,他们指出,尽管 2025 年一季度 4.85% 的增速看似可观,但相较于 2024 年 8.18% 的增长率,下滑幅度已超 40%。

拨开宏大数字的表象,健康险阶段性的发展困境也逐渐显露——重疾险市场持续呈现下降态势,医疗险增长放缓,惠民保规模稳定,带病体保险产品开发不易。如此局面下,2025 年的健康险市场要实现 “万亿梦”,谁能是2025年新的增长引擎?

2025健康险的“万亿梦”

2025年,对健康险行业而言,是“揭榜”的一年。

2020 年 1 月,原银保监会明确提出力争到 2025 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 2 万亿元。到2024年,行业发现,健康险保费在2024 年只取得了9774 亿元,距2万亿元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还不到1万亿元。

即使远望时设下的2万亿目标成了“镜花水月”,但近观中2025年突破1万亿的市场目标,保司仍想紧紧握住。

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一季度保险行业经营情况显示,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人身险公司贡献2641亿元,财产险公司贡献1141亿元。

相比于一季度其他保险类别的成绩,健康险4.85%的增速可谓亮眼。要知道,一季度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 2.17 万亿元,同比仅仅微增 0.93%。

一季度的增速放缓,给2025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带来一丝紧张。尤其是,保险行业素有“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全年红”的说法。通常来说,一季度保费增长走势往往代表着全年的风向标,不少保司一季度的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比如,2024年一季度健康险保费收入就占据全年保费收入的37%。

如果健康险能保持一季度4.85%的增速,健康险今年完全能实现“万亿梦”。按照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9774亿元计算,今年增速只要保持在2.32%以上,即可稳稳突破万亿。

“今年过万亿应该问题不大。2025年人身险预定利率下降几乎已是必然,保司可能再搞一波停售,即使这轮停售不会像前两年那样引起抢购,也会有一定效果。因此,健康险增速可能比4.85%稍微高一些。”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说。

龙格所说的预定利率下降是指,监管部门要求当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由保险业专家参照5年期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综合确定)25个基点以上,就会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调整。

4月21日公布的一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满足低于当下最高值(2.5%)25个基点以上的条件。国金证券研报预测称,“若利率持续处于低位,预计7月公布的二季度研究值也将低于2.25%,则需进行下调。若考虑2个月的缓冲期,预计下调时间为9月。”

2024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就经历了两次下降。9月,增额终身寿等普通型寿险产品的利率从3%下降到2.5%,10月,分红型和万能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下降0.5,来到2%和1.5%。更早的2023年,7月31日后,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从3.5%切换至3%。

预定利率下降,不仅会使得保险产品的储蓄功能大幅下降,还会使得保费上涨。以重疾险为例,若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同等保额下保费可能攀升10%~40%。

因此,这样的利率切换之际,往往是保司“炒停售”的时间,也就是通过大量宣传、优惠措施,促使投保人在利率下降前买入保险。这种“炒停售”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2024年的保费收入增速,也提前透支了2025年的保费收入增长。

金监总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同比增速不足1%,主要受累于人身险增长乏力,仅同比增长0.25%。

这也导致2025年一季度健康险的增速放缓,虽然4.85%的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但与2024年健康险8.18%的增速相比,却接近腰斩。

“健康险一半是长期险,也受到预定利率影响。另一半短期险受间接影响,对承保利润的要求变高了,原本可做的业务,变成不可做或加费才能做。”一家保司的健康险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保司普遍关注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变化对经营的压力很大,“保险发展轨迹和经济大环境匹配,强求不来。”

另一位保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健康险在保司中很受欢迎和关注,被大家视为未来有潜力的增量,但等实际运营时,很多保司都发现有困难。”这是因为,健康险业务和寿险业务在经营逻辑上存在较大差异,健康险不仅是融资工具,也是改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的途径,健康险更注重服务和运营。再者,健康险的成本较高,需要寻找第三方合作。

然而,目前我国的健康险市场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现在很多保司已经不在乎增速了,现金流不出问题就可以。”龙格也表示,“保险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并不是卖得多就好,卖得多还可能亏得多。”

2025健康险的增长从哪来?

回望过去十余年,我国健康险增长经历了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增长中,重疾险是绝对的主拉力,百万医疗险是第二主要增长力。

2013年~2019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速超过30%,2016年更是爆发的一年,增速一度达到70%。这也是2020 年 1 月,原银保监会提出2025年实现2万亿目标的最大底气。

2013年~2020年,重疾险保费规模从数百亿元,快速上升至近5000亿元,在健康险中占比达六成。2018年新单保费达到千亿,增速登顶。此外,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医疗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康险增长,2017-2020年百万医疗险年复合增长率达78%,2020年时保费规模突破500亿元。

2021年之后,健康险增速滑落至个位数,进入了发展的第二阶段。

2020年~2023年健康险年复合增长仅有3.4%,2024年虽然取得8.18%的增长,但到了2025年一季度,又回到了此前的增速节奏。

当重疾险、医疗险难以持续释放市场潜力,2025 年健康险的下一个增长点藏在哪?

业内人士分析,重疾险仍将是2025年健康险的中流砥柱,但发展前景难言乐观,面临新单保费和总保费规模均下降的局面。数据显示,重疾险新单保费从2018年后开始走下坡路,2023年约200亿元;总保费规模也从2020年的4904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4108亿元。

行业内,多家保司也在对重疾险产品进行微调。

比如,蚂蚁保联合人保健康等保司推出了健康福系列重疾险,摒弃传统的确诊后一次性赔付模式,改为首次确诊重疾赔付50%保额,之后5年每年再赔付10%。以100万保额为例,即首年获赔50万,后续5年每年获赔10万。

该系列重疾险还采取自然费率、可选责任的模式,降低保费压力,首年保费和百万医疗险相差不大。以30岁男性、100万保额为例,必选责任首年保费仅需876元;该系列还有针对儿童的少儿重疾险,以6岁男孩,100万保额为例,首年仅需359.5元。

至于,重疾险能否保住健康险第一大险种的地位。一位保司人员认为,“2024年,健康险和医疗险规模可能差不多,但今年医疗险一定会超过重疾险。”

至于百万医疗险,现有市场开发较为充分,进入存量时代,保司间产品内卷,不少保司开始从去年转向非标人群,以求扩展增量。

在百万医疗险的创新赛道上,众安保险已率先突围。2025 年,众安重磅推出 “众民保中高端医疗险”,这款产品打破传统认知,定价相当亲民。另有突破性的是,产品实现免健康告知投保,责任范围内零免赔额,一般既往症人群也能获得可保可赔的保障。以 35 岁已参保社保的人群为例,年度保费仅需 806 元。凭借超高性价比,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市场热潮,发售短短十天,全网累计保费收入就突破 1.4 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增长潜力。

“它的逻辑类似于惠民保,但不限制地域,通过网络、经纪人推广,可能是当下卖得最好的带病体保险。”龙格评价说,“但卖得好不等于赚钱,还要看赔付情况。”

这也是当下市场纷纷尝试开发带病体保险时,无法回避的一大难点。

“说实话,带病体保险大面积做的话,到底有多少赔付率,心里没谱。”一位保险业的学者表示。不少保司人士也认为,带病体保险和保险原理相违背,“保险讲的是大数法则,无论哪个国家,保险一定是年轻时买的。我想看看国外有没有先进经验,发现国外几乎没有带病体保险这个概念。”一位保司人士说。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健康险产品中另一增速最快的产品,当属护理险。

2022、2023年,护理险保费收入连续两年翻番增长。2023年护理险保费收入604亿元,在健康险中的占比达到了8.3%。“2024年估计在800亿~900亿之间,今年可能要破千亿,有望成为健康险中第三大类。”龙格说。

剖析当前商业护理险的市场产品,目前主要有三类。

一类主打高收益,利率和增额终身寿相似,其保费规模迅速扩大;一类强调保障,以特定疾病为触发条件;还有一些产品在探索寿险责任和护理险责任的转换。“护理险千万别走偏了,一定要强调它的保障功能,而不是护理险利率比银行利率高。”一位高校学者表示。

通货膨胀也是长护险发展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按照产品设计,现在一个月赔付5000元,30年后还赔付5000元,你觉得够吗?”一位保司人士问道,这是传统长护险无法解决的痼疾。

一些保司也正在向中端医疗险发力和布局。

尤其在医保控费的当下,中端医疗险可以提供公立医院国际部等报销。一位保司负责人认为,“2024是个开始,今年大多数保司都会陆续推出中端医疗险的产品。”但落到实际中,中端医疗能否彻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还有待观察。“以非医保身份来说,公立医院能不能开一些药,考虑因素很多,没那么简单。”另一位行业人士称。

此外,惠民保将继续保持增长。

“今年惠民保总规模可能会增长10亿元,此前的高增速可能没有了。”龙格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22日,惠民保标杆产品——2025年度沪惠保上线后,首日参保人数就突破400万,虽然其中有部分来自自动续保人群,但也可以看出沪惠保的影响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米汽车销量连续三周下滑!最新... 针对小米“销量连续多周下滑”的风波,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进行了回应。5月15日,王化在微博发文称...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关税影响仍... 格隆汇5月16日|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随着关税影响持续冲击全球经济,经济衰退仍有可能出...
XSY fi 宣布完成 500... 吴说获悉,XSY fi 宣布推出基于 Avalanche 区块链的数字合成美元 Unity,并完成 ...
退市新规的威力正在显现 转自:证券日报    孟珂    截至5月15日,年内已有6家A股*ST公司收到交易所送达的《终止上...
高盛再次上调中国股市目标点位引... (转自:ETF炼金师)  近期,受一揽子金融政策与关税调整的影响,中国股市表现亮眼,沪指一度突破34...
把实况照片玩出花,能让Reno... 平时关注手机比较多的差友,估计都知道上半年国产旗舰之间的神仙打架,都疯狂把技能点到影像上面了。但其实...
消息称通用汽车在华进口车平台道... IT之家 5 月 15 日消息,“穹眼财经”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道朗格中国整个部门“毫无征兆”地被裁...
消防教您如何应对冰雹天气 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局地出现冰雹,给市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冰雹天气下,...
7星彩今年已开27注500万头...   5月5日至11日,当周7星彩开奖3期(第25050期至第25052期),销量5849万元,筹集2...
香港传真 | “供平过租”楼市... (转自:观点网)观点网 新鸿基地产的新界西沙大盘项目Sierra Sea,热度还在持续攀升。5月15...
发布典型案例有助构建和谐劳动关... 转自:劳动午报 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统一案件裁判尺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
北京检察机关: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实习生 杨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今天,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
广东省农科院聚焦农兽药残留快检... 转自:千龙网5月8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主办的农兽...
女星赵丽颖被曝新恋情,男方疑似... 据@南都娱乐 消息:近日,《乔妍的心事》导演赵德胤被拍到现身赵丽颖小区,有小区门禁卡,还独自牵赵丽颖...
中国石油全资子公司新增一项67... (转自:快查一企业中标了)快查APP显示,中国石油相关公司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5年...
泽连斯基:将不出席在伊斯坦布尔... 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安卡拉5月15日电(记者熊思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5日在乌克兰驻土耳其使馆举行的...
立高食品:Q1冷冻烘焙食品收入... 5月15日,立高食品发布公告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冷冻烘焙食品收入同比增长约12%。在当下市场...
一块地“两片田” 科学套种“双... 转自:千龙网立夏过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八分场的小麦套种玉米基地,嫩绿色的麦苗迎...
“银龄”专家助力延庆乡村振兴 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北京市老龄办、延庆区联合开展推动科技创新“银龄行动”,发挥首都科技人才资源优势...
财报存虚假记载,ST联创遭罚6... 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陈俊杰     5月15日,ST联创(维权)(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