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不苟言笑、憨厚神情中透露出刚毅,这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张安给人的第一印象。
1992年出生的他,2020年10月成为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的一名“新兵蛋子”。凭着不服输、不怕苦、不藏短、肯钻研的韧劲,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张安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执法骨干。
2024年9月,他荣获江西省“天工杯”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执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集体综合三等奖、个人综合三等奖和个人单项一等奖,被授予江西省“天工杯工匠”荣誉称号;2025年3月,他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
谦虚学习,不断提升技能
“执法者必先精于法”,法律知识必须学深学透。张安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核心法律法规拆解成35个专题模块,结合工作实践,边学边写学习手记。几年下来,学习手记已超过两万字。
“他为人谦虚谨慎,又喜欢钻、喜欢学,在参加实战比武预选培训班时,他提的问题最多,非得弄懂弄通不可。”抚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晖说道。
在学习上,同事说他就像一块“海绵”,永远不会“饱和”。有学习机会他从不放过,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入企实训、实战比武等业务培训和比赛。“理论+实战”的强化训练模式,让他逐渐成为一线执法的“行家里手”。
无人机作为新装备在执法、应急等方面广泛使用。在一次培训课上,荣获2023年度江西省“天工杯”生态环境执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无人机巡查”一等奖的抚州市东乡生态环境局曹志敏,向参训学员们展示狭小空间、近地面(水面)、高空采水等场景飞行。
他暗下决心,要好好拜师学艺。张安主动加了曹志敏的微信,并从网上找来一些视频学习资料,苦练无人机操控技巧。
“在全省技能比武前的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拿着无人机在户外飞,练习各种高度飞行技巧,遇到难题就找曹志敏。”同事涂小明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执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张安荣获“无人机巡查”一等奖。
助企帮扶,优化营商环境
除了积极学习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张安还把企业的事放在心上。
“他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很贴心。”抚州市南城县河东工业园区某校具企业负责人刘总指着规范化危废贮存间向记者介绍,“我们没有专职环保人员,他就耐心给我讲解危废贮存间如何规范建设,连标识标牌制作的样式、规格大小、二维码如何生成等也做好了文档发给我,我们‘按图索骥’很快就整改到位了。”
由于一些小微企业缺乏专业、专职环保人员,环境问题整改难、到位更难,张安采用“一企一策”帮扶模式,将晦涩的环保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转化为容易懂、可视化、易操作的指南文档。
“监督帮扶不仅要找出环境问题,更要提出解决方案。”张安说,“想要帮助企业整改,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是不行的,要站在他们非专业的角度让他们弄明白、会整改、整到位。”
监督帮扶还需要细心和耐心,不能半点马虎。
前不久,某企业雨水排放口pH值持续异常,一直找不出原因。“我们排查了很久,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怎么办?”企业负责人许总面对张安焦急地说道。张安立即找到企业的环评验收、雨污管网布置图等资料,认真查阅产、排污环节,分析每一个可能出现异常的环节。到现场后,他根据事前所做的“功课”,针对疑点逐一翻找了数十个井盖,一路溯源,一个细节也不落下,最终发现了实验室污水管道破裂,废水溢流至雨水沟,导致雨水排放口pH值异常。“实验室污水量很小,却被我们忽略了,多亏张队长帮忙找到了源头,我们马上安排人维修好。”许总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帮扶企业的同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4年以来,他牵头办理了行政拘留案件1起、刑事犯罪案件1起,第三方弄虚作假案5起。
为群众办实事
“群众吹哨,马上报到。”在张安看来,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一定要做好,让群众满意。
有一次,正在办公室和同事探讨固废倾倒如何溯源的张安,听到了楼下传来的嘈杂声音,得知是两夫妻反映自家边上的一家木具店锯木板时粉尘大影响正常生活。
尽管这类信访不属于生态环境部门职责,但当他了解到两夫妻找了几个部门反映无果,就主动跟市监、城管、林业等部门联系,联合处理。到现场后,发现木具店主要从事桌椅板凳等小件家具加工,但放锯板机的房间窗户正对着信访群众家。
“锯木板时粉尘大,很显然会影响住户,做生意要换位思考,必须整改。”张安说道。
经沟通协调,店主同意将窗户长期密闭,并购置安装了一台粉尘收集处理设备。
“以前,窗户都不敢打开,屋子里到处都是灰尘,洗的衣服都不敢晾出去。现在干净多了。”在信访回复时,夫妻俩满意地说道。
2024年以来,张安办理的12件环境信访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每个案件依法公正办理,每片水域清澈见底,每缕空气清新怡人,每寸土地清洁干净,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张安说。
图为张安带队在企业帮扶排查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