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在杭州萧山上班的袁先生,去年申请了8次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补助,申请金额从1元到27元再到5000元。“方便”“快捷”是他对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项目最深刻的体会。从线上审核到打款到账,只需要2到5个工作日。
这是杭州市萧山区总工会在全省首创在职职工医疗互助数字化系统、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其中最大特色便是:职工零跑腿、资料零上传。
面对职工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的痛点、难点,萧山区总工会培育“数字大脑”,线上“一站式”完成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补助申请、AI算法自动计算补助金额、补助发放等工作。
系统打通了医保、卫健、上级工会系统等部门数据,将开放数据、自有数据和社会数据进行有机融合。线上环节贯穿“申请前、申请中、申请后”全过程,实现智能提醒、智能申报、智能审核、智能打款。职工只需要授权同意系统查询医保和卫健数据,“数字大脑”会自动抓取符合补助申请条件的职工信息,发送短信提醒职工及时申请补助。
大数据多跨协同后,职工动动手指,便可一键直接申请补助。杜绝了因职工对需提交资料要求不了解,导致资料上传错误被退回而需反复申请的情况。不仅如此,数字化系统以AI智能化算法替代人工审核,大幅减轻审核工作量,提高审办效率。AI办件率高达98%,基本实现后台零介入。同时第一时间把补助款项发放至职工本人银行账户,补助发放周期从原来的1~2个月缩短至2~5个工作日,有效解决了以往医疗互助补助年底高峰挤压严重,业务审核工作量大,办理流程繁琐滞后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重疾判断AI模型”经过海量医保医疗数据的“高强度训练”后,能精准识别职工是否符合补助条件,目前普通住院判断准确率达到100%,让人工审核的关键难点、痛点,得到彻底解决。
萧山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系统上线后,将支持对区内医疗互助补助情况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统计分析和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展示,可全面了解辖区内各镇街、各行业职工就医、医疗互助参保、互助金发放等情况,建立医疗互助“数字档案室”,对职工补助申请全流程数据进行归档,有助于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我们以医疗互助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职工精准帮扶机制,努力把工会保障这张服务网织密织牢。让职工不跑腿、信息多跑路。”上述负责人表示。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吴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