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记者秦海峰)日前,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5年山西省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以检验检测为引擎,推动该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水平提质升级。
方案提出,聚焦“一谷三园”建设,以检验检测赋能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联动提升,加快构筑现代化检验检测高质量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向科技和产业创新前沿延伸,尽快补齐检验检测能力不足、认证服务缺失的短板,助推山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新升级。
方案聚焦检验检测与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攻关、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四大任务,精准发力产业升级关键环节。通过扎实推进一批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项目落地落实、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省级质检中心、市(县)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遴选一批检验检测创新案例,以检验检测协同创新推动当地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检验检测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方案提出,围绕11个重点项目强化技术支撑。在装备制造领域,投资3000万元建设大功率伺服电机检测实验室,提升工业母机精密加工能力;太原市布局风电机组金属检测机器人研发,破解风电运维安全难题。在现代农业领域,长治市开展潞党参药食同源研究,吕梁市建设红枣全品类检测中心,运城市打造“食用菌—水果”双链条质检体系,助力“特”“优”农业提质。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怀仁市深化陶瓷产学研检合作,泽州县推动铸造业“检测+标准+科研”转型,晋中市太谷区构建玛钢全生命周期检测服务体系,加速专业镇竞争力提升。在能源与新材料领域,繁峙县筹建黄金矿产品质检中心,孝义市联合鹏飞集团建设氢能实验室,阳泉市攻关耐火材料计量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方案聚焦14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关任务,突破关键技术设备“卡脖子”难题。在新能源领域,长治市构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检测体系,大同市研发煤炭智能采样系统,吕梁市推进甲醇制氢检测基地建设,服务能源革命需求。在生物医药领域,临汾市建设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运城市制定中药材种植加工标准,大同市布局生物医药计量测试中心,强化产业技术保障。在智能制造领域,太原市开展煤矿装备智能化研发,晋城市建设光机电产业计量中心,阳泉市开发富硒产品检测技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
方案提出,构建数字化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平台建设项目加速资源整合。在智慧服务方面,太原市搭建城市更新一体化平台,运城市打造水泵产业“云检测”,长治市建立信创适配中心,提升服务效率。在产业协同方面,祁县建设玻璃器皿数字化监控平台,长治市升级煤化工检测技术中心,运城市完善混凝土外加剂“检测—计量”综合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惠企赋能方面,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实施“提效降费”工程,开放政府实验室资源,降低企业技术成本。
方案提出,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实施3项人才工程,破解行业短板。开展山西省检验检测人才调研,发布年度发展报告;联合高校开发“首席数据官”培训体系,提升机构数据应用能力;依托标准化实践基地,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推动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方案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对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政策倾斜。同时,推动检验检测数据互联互通,建设山西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技术资源跨区域共享。
方案实施后,预计新增检测能力500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超百项,服务企业超万家,推动重点产业质量效益提升10%以上。通过检验检测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耦合,山西省有望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形成全国性技术高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督导项目进展,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以检验检测“小切口”推动全省产业升级“大变革”。
上一篇:刘晓庆被指偷税公司多年0人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