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游泳项目训练工作会议上,上海籍教练崔登荣当选国家游泳队新周期总教练。这位深耕泳池三十余载的“金牌教头”,是严师也是慈父,怀着金牌信念认真雕琢细节,陪伴着运动员走过风雨、迎来彩虹。这一点,在他的三位弟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陆滢 改走一条新路
陆滢,是崔登荣第一个带到奥运领奖台的弟子。“将我从低谷带到领奖台,崔教练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我很感激他。”陆滢说。
无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19岁的陆滢有了退役的想法,一条来自崔登荣的短信,让她重燃斗志:“你会超越她们,你一定要有这个自信。”
从那时起,陆滢“另辟蹊径”,改练了蝶泳。陆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脱颖而出,2011年上海世锦赛,第一次参加大赛的陆滢拿到了铜牌。从自由泳改练蝶泳不过四年,陆滢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银牌。
谈及陪伴10年的恩师崔登荣,陆滢说:“其实我是个很没有自信的人,教练帮助我逐渐有了自信。很多时候,在我感到特别累的时候,教练就在旁边一个劲地鼓励我‘想想金牌,想想金牌’,我就又有了动力。”
张雨霏 选择最难的路
张雨霏,是崔登荣带出来的第一个奥运冠军。
2017年底,张雨霏加入崔登荣团队。作为一名技术型教练,崔登荣给弟子定下三年计划——2018年改进技术,2019年提升能力,2020年实现突破。
改技术的阵痛远超想象。张雨霏的成绩出现滑坡,在光州世锦赛时跌至谷底。面对成绩的下滑和弟子对于主项的恐惧,崔登荣在光州世锦赛后作出大胆决定——主攻100米蝶泳。2019年底冬训,师徒二人将更多的训练时间放在力量房,“很多个凌晨,我连睡觉的时候都感觉肌肉在燃烧,有时还会痛醒。”
东京奥运会延期,备战计划被打乱,崔登荣不止一次说,要“熬”。医生拿着诊断书跟他说,要尽快安排心脏消融手术,他却选择吃药,“还没熬到终点”。
东京奥运会,张雨霏夺得2金2银,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更是以2分03秒86的成绩夺金并创造新的奥运会纪录,看台上的崔登荣终于舒展了眉头。巴黎奥运会上,张雨霏又夺得6块奖牌,她以10块奥运奖牌成为中国最多奥运奖牌获得者。“回过头看,才真正感到教练的用心良苦。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但我们坚持走了下去,看到了光明,走向了胜利。”张雨霏说。
覃海洋 克服心中歧路
覃海洋,是崔登荣带出的第一个世界“蛙王”。
2022年,同样也想要“求变”的覃海洋,来到了崔登荣的门下,慢慢摸索新的训练方式。
身体壮了一圈,信心提高了一截,覃海洋从2023年开始蓄力、爆发。福冈游泳世锦赛,覃海洋包揽蛙泳项目全部三枚金牌,并打破2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震惊世界的“蛙王”。
然而,通往顶峰之路注定充满起伏。巴黎奥运会,志在夺冠的覃海洋却在个人项目上折戟。那一周,鲜有人知道覃海洋经历了什么,唯有崔登荣默默陪伴并鼓励他。
接力项目被美国队统治了40年,男子4×100混合泳决赛前,崔登荣预料到,由覃海洋、徐嘉余、孙佳俊、潘展乐组成的队伍,或许会有一个焦急的状态。他告诉大家:在交接棒当中要大胆,要有信心,不要慌乱。
最终,中国小伙子们赢在了细节上。“在这场比赛中,每个人交接棒都是在0.20秒,超过了美国队。”崔登荣说。
覃海洋终于克服心魔,携手队友站上了最高领奖台。颁完奖,他立刻将人生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戴在了崔登荣的脖子上,感谢他的悉心教导和辛苦付出。
巴黎奥运会后,中国泳军诞生了一批新星力量,对于未来,崔登荣充满期待:“是上海培养了我,是大家给予我鼓励、支持、帮助,感谢大家,任务艰巨,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