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研报虎)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3.81亿元,同比增长13.66%;实现归母净利润53.23亿元,同比增长108.97%;实现扣非净利润38.37亿元,同比大幅扭亏。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环比下降7.41%;归母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增长64.06%,环比下降19.84%;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增长126.56%,环比下降11.60%。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半导体显示龙头地位稳固:2024年全年,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稳固,公司年报显示,根据咨询机构数据,公司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车载、零售、医疗、IoT等创新市场继续保持领先。盈利能力方面,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20%,同比提升3.70pcts;净利率为2.09%,同比提升1.88pcts。费用方面,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1%/3.13%/6.62%/0.62%,同比分别-0.08/-0.29/+0.13/-0.04pct,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2025年Q1,公司营收稳健增长,利润端延续了24年的快速增长态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其中,25年Q1公司综合毛利率15.78%,同比提升1.30pcts;净利率3.83%,同比提升2.78pcts。
LCD终端市场回暖,Q1TV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公司表示,得益于良好的终端需求,LCD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自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并延续至3月;进入二季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以旧换新”等政策边际效益递减,LCDTV面板采购需求预计逐步降温,产品价格保持稳定;LCDIT方面,MNT面板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态势,NB面板价格整体保持稳定。稼动率方面,公司指出,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开始回升,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稼动率逐步提升,并持续保持在80%以上;进入二季度,随行业需求的回落,预计面板厂将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并坚持“按需生产”。
AMOLED出货量延续增长态势,MLED业务进展顺利:柔性AMOLED方面,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多年布局,已经构建起产能规模和技术优势,并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在柔性AMOLED领域全面覆盖手机主要Top品牌客户,同时积极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抢抓市场机遇,匹配下游客户需求。2024年公司柔性AMOLED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产品结构明显优化,高端占比显著提升。其中,量产交付全球首款三折产品,折叠产品整体出货增长约40%;Tandem双层串联智能手机终端方案独供多家品牌旗舰机型,实现量产出货。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持续强化自身的产品和技术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柔性AMOLED业务整体竞争力,但受市场环境竞争及短期折旧压力影响,盈利能力有待持续提升。此外,公司MLED持续完善产业链条,直显业务经营改善明显,COB新产线顺利点亮,四面裸眼3D产品获2024年“柏林设计奖”,影屏荣获好莱坞DCI认证;背光业务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联动行业头部客户在NB、MNT、TPC、车载、商显等细分领域推出多款Mini LED、曲面、异形等高端产品,其中MNT31.5"产品获VGP金赏奖,车载首款13.48"产品量产。
维持至“买入”评级:公司深度布局半导体显示行业,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全年,公司继续保持半导体显示领域领先优势。在LCD领域,公司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视等主流应用领域保持出货量全球第一。在柔性AMOLED领域,公司全年产品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持续增长;量产交付全球首款三折产品,折叠产品整体出货增长约40%;Tandem双层串联智能手机终端方案独供多家品牌旗舰机型,实现量产出货。此外,公司积极抢占市场机遇,启动建设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产线,持续巩固半导体显示行业领先地位。展望未来,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修复;同时受益于OLED渗透率不断提升、MLED等新型显示市场快速成长,公司有望凭借产品结构调整、产品性能优化打开业绩增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37亿元、125.75亿元、158.19亿元,EPS分别为0.24元、0.33元、0.42元,PE分别为16X、12X、9X。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面板价格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