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会乐器也能演奏编钟?动作捕捉技术带你过把宫廷乐师瘾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开幕。在“育见新境·智启未来”湖北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武汉音乐学院教学案例“数智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作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现场观摩案例正式亮相,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嘉宾,展示学校在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创新发展。
资料图片:2025年4月1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拍摄的随州曾侯乙编钟。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曾侯乙编钟作为中国先秦礼乐文明的巅峰之作,自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以来,以其恢宏形制与“一钟双音”的声学奥秘震撼世界。这套承载着3755字乐律铭文的青铜重器,不仅是华夏文明“十二律”音乐体系的历史见证,更成为武汉音乐学院四十余载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
武汉音乐学院自1978年参与曾侯乙编钟出土后的研究工作以来,便与编钟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围绕编钟开展了一系列复制、研究、创作、表演、推广活动,使其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此基础上,武汉音乐学院特设编钟演奏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课程,致力于传承与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促进教学演奏实践,学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编钟进行数智化改造,成功开发了“数智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
数智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
现场演奏
该平台以动作捕捉技术为核心,融合力反馈体感技术与高精度3D建模等先进技术,全方位地复原了编钟演奏的真实场景。它构建的沉浸式虚拟演奏体验,有效克服了以往类似项目仅限单人体验等诸多局限性。在编钟演奏教学方面,该平台解决了传统编钟成本高、体积大、练习机会稀缺的核心难题,让编钟从博物馆展柜走进日常课堂。通过该平台,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编钟的魅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礼乐文化。
项目负责人、该校作曲系教授李鹏云表示,“从青铜铭文到数字代码,从考古现场到虚拟课堂,数智编钟项目不仅搭建起传统礼乐与现代科技的桥梁,更开创了非遗数字化教学的新范式。这场跨越2400年的文化对话,正谱写着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时代乐章”。(肖艺九)
原标题:不会乐器也能演奏编钟?动作捕捉技术带你过把宫廷乐师瘾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龙虎榜热门板块走强 连云港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