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霍亮
在城市形象的万千标识中,市花无疑是最具魅力与内涵的符号之一,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在冰城哈尔滨,丁香花正是这样一张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城市名片。一座城市与一种植物如何相互交融、共同成长,最终铸就“丁香之城”?记者带您探究这段丁香往事。
适合城市自然条件 暗合城市气质
哈尔滨与丁香花的渊源可追溯至100多年前。彼时的哈尔滨还只是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那时候,暴马丁香、辽东丁香、红丁香这3个本土品种就已在此生长。后来,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侨迁入,哈尔滨的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铁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丁香品种。俄罗斯人喜爱丁香花,许多俄侨在房前屋后种下丁香。每到春末夏初,盛放的丁香花香气四溢,为哈尔滨增添了别样的城市风情。
丁香花能够成为哈尔滨的象征,与其自身的特质密不可分。哈市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丁香具有开花早、花期长,花型繁茂,花香清新淡雅的特点,生命力极强,非常适合在哈尔滨这样的寒地城市街路和公园绿地中栽植。“丁香高雅的气质、迎寒报春的特点,既象征着哈尔滨人民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高尚品格,又暗合了城市热情浪漫、开放包容的气质。”
1988年,哈尔滨确定丁香花为市花
到上世纪80年代,丁香已成为哈尔滨市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绿化树种。据资料显示,截至1988年,哈尔滨的丁香树近20万株,占绿化灌木面积的53%,品种11个,中山路、民生路等街道,兆麟公园、太阳岛等地,丁香随处可见,观赏丁香也成了市民夏日的休闲活动。
然而,多年来哈尔滨市花一直未有定论。为确定市花,自1982年起,哈尔滨市政府展开大量工作,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市民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