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张北县不断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
群众端稳饭碗 心里幸福满满
5月12日,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帮扶工厂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订单。 吴孟忱摄 5月6日,学员在张北县公共实训基地学习风电运维知识。 吴孟忱摄王雪威 李晓孔 翁晓静
成熟的数字化生产线、崭新的现代化培训室……4月30日,张北县公共实训基地揭牌。这标志着一个集教学、实训、竞赛、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实训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将为京津冀地区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在张北,一组跃动的数字,彰显着民生服务的温度与担当:近年来,该县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710个,为2.1万名脱贫劳动力筑牢就业底线;成功打造了“张北司炉工”、“张北风光云”服务、“坝上种薯培育工”等1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劳务品牌,成为我省唯一具有三级劳务品牌的县;2024年,该县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余人。
近年来,张北县不断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育人才、强服务、兜底线、树品牌,就业工作挥桨发力,民生幸福行稳致远。
兜牢底线
稳住就业基本盘
裁剪区、缝纫区分工明确,脚踩机器、手拿布料工作熟练……5月8日一大早,在张北县义合美新城的容北服装加工厂内,工人已经开工忙生产。“我们吸纳了周边安置区内的适龄就业人员,现有工人100余人,订单有保障,大家干劲足。”工厂负责人尹兴说。
包括义合美新城在内的多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村民搬出“空心村”,若无产业,难就业,打工就得往外跑。为此,张北县充分利用相关政策,采取“企业+车间+脱贫户”模式,建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帮助特困群体稳定增收。目前,该县已认定帮扶车间5家。
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就业是稳就业重点,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打通就业堵点,进一步织密就业保障网,兜住兜牢就业底线。
“重点群体是我们托底保护的重要对象。近年来,张北县聚焦脱贫人口、监测户等困难群体,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710个,为2.1万名脱贫劳动力筑牢就业底线。”张北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红松介绍,针对毕业生群体,张北县依托“雨露计划+”,为234名毕业生定制“一人一策”帮扶方案,就业率达95.8%。另外,帮助991名失业人员通过精准对接岗位重端技能饭碗。
政策指引、资金保障、就业优先……一项项举措持续发力。“针对零工群体,我们投入300万元,打造了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零工市场,今年将投入运营,让灵活就业者从‘马路揽活’到享受‘全链服务’。”张北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赵聪元介绍。
张北县在充分激活县域就业市场活水的同时,积极向外谋划。今年2月,张北县2025年“春风行动”暨京津冀第二届线下招聘会在县零工市场举行,588人在招聘会上达成就业意向。早在2024年,张北县相关领导带队4次赴北京、天津等地交流座谈、对接合作,与北京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人社部门签署框架协议,当年就举办了两场线下联合招聘会。“我们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实现区域人力、人才合理流转。”赵聪元表示。
培训技能
授人以渔夯实就业根基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立身之基。
5月8日,笔者走进张北县公共实训基地,综合服务区、实训室区、考核区等区域合理布局,应用编程实训室、光伏运维实训室里设备齐全。
据了解,张北县公共实训基地采用“政府主导、资源整合、企业合作、联合运行”运营模式,总投资6932万元,拥有6429平方米现代化实训空间,配备了职业技术理论考核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智能制造研发中心3个功能区,可同时容纳500人实操训练,培训内容覆盖14个工种。
赵聪元介绍,该实训基地投运,是该县不断提升就业者技能,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他们将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着力将实训基地打造成辐射京津、服务全国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该实训基地搭建起技能人才培训的实体平台,成为推进就业工作的亮点。近年来,张北以县内主导产业发展为主,全面摸排培训需求,实施清单台账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切实做到应培尽培。2024年,该县开展技能培训42期,培训2690人次。
依托技能培训,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从打工经济到品牌输出,为劳动者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服务,张北县相关劳务品牌也越叫越响。成功打造了“张北司炉工”、“张北风光云”服务、“坝上种薯培育工”等1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劳务品牌,成为河北省唯一具有三级劳务品牌的县。
劳务品牌不仅向内助民增收,也更好地实现向外输出劳务。据悉,2024年,该县通过劳务品牌带动就业、招聘会择岗等多种形式促进省市外就业2.13万人。
做优服务
搭建就业连心桥
5月6日,在张北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建忠正在为居民李波讲解当前岗位需求、薪资福利待遇等。“我希望工作单位离家近一些,能够兼顾家庭生活。”李波说,工作人员根据他的情况推荐了几家公司,他打算再了解一下。
张北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先行、保障托底”工作理念,立足当地具体情况,创新服务模式,做优常态化就业服务。
“我们积极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多方面征集就业岗位,做到周周有招聘、日日有岗位。在全县范围内建起涵盖用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跟踪问效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2024年以来,举办招聘会35场,提供岗位1.2万余个。”刘建忠告诉笔者。
“为打通基层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自2021年起,张北县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资金,打造了一支就业服务工作队。”赵红松说,目前,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规模已经扩大到439人,就业服务延伸至该县22个乡(镇、街道办)、400余个行政村(社区)。
2024年,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张北县收集整理了该县15632名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工作状态、工作需求等情况;保障1565名来自四川、贵州等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快速完成了3394名跨省市外出务工人员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工作。这支队伍已成为张北就业服务触达“枝丫末梢”的重要力量。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张北县将持续紧紧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就业提质扩容,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