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周祎欣
通 讯 员 石文静 张雨晨
本报讯 毛线编织工坊、非遗技艺体验、艺术创作实践、光影记录分享……昨天上午,在秀洲区洪合镇国界桥景区,为期3天的“织韵乡思·社科雅集”主题社科实践体验活动正式启幕,吸引了辖区内70余名居民,共同奔赴这场文化穿越之旅。
走进国界桥景区新建成的绣坊,以毛纱制品为灵感的毛线艺术装置十分吸睛,整个场景布置将传统针织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展现出针织业从家庭作坊到产业集群的演变历程,用一针一线编织出手艺人的匠心与乡情。
体验区内,“民和e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王笑迎正耐心地教居民们手指毛线的编织技巧。她说:“这次的活动很有意思,现场所有的毛线艺术装置都是我们手工做的,陆陆续续花了5天的时间,非常有成就感!”
今年31岁的王笑迎是河南人,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洪合,在这里工作、生活、成家。她告诉记者,自从前年加入志愿服务队后,她和本地居民的交流变多了,也更深刻了解了“第二故乡”的文化脉络。
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体验区里不一会儿就摆满了居民们的毛线编织作品。“我自己就是做毛衫生意的,平时在家里也会用钩针编织拖鞋、衣服等,手指毛线编织还是第一次尝试,感觉很新奇。因为有钩针编织的底子,我上手挺快的,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一条围巾。”前来体验的泰石桥村村民张明芳开心地说。
除了毛线手作,棕编、刺绣、农民画、摄影等融合洪合特色的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精致好看的玫瑰花、活灵活现的蚱蜢……洪合村村民胡林屏瞬间被棕编这项非遗技艺吸引,随即上手尝试了起来。“过程挺好玩的,比较考验动手能力,打算回家教给孩子,让他在玩乐中学习到洪合文化。”她说,希望后续村里能依托国界桥景区,举办更多的亲子体验类活动,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社科体验盛会,更是群众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今年的社科实践体验活动以文化为主题,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对话,让参与者在动手体验毛线编织、棕编等技艺的过程中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洪合镇社科工作负责人高叶萍表示,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同时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让洪合“槜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