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虽然报道中没有透露具体约谈问题,但从“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等公开表述中,不少人都认为这是要为此前混乱的“外卖大战”纠偏立规。从长远看,这是为市场健康发展着想,有利于消费者、商家和骑手三方。
但到了社交媒体上一些人的嘴里,却变成“要动我的奶茶补贴”。这样的想法并不难理解,“价格战”是各类平台抢占市场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外卖平台也不例外。5元两杯的奶茶、15元的酸菜鱼、25元的火锅套餐……平台低价竞争短期内的确造福了广大消费者,但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这样的价格别说人力成本、店面租金,即便食物原料成本都未必能覆盖——谁会做亏本买卖呢?
平台显然不会。各大平台大举烧钱补贴,目的简单直接,就是要抢占市场。价格战这样违反基本商业逻辑的做法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最终结果要么一地鸡毛,要么一家独大。无论哪种结果,对看似从平台获得福利的消费者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要么随着平台偃旗息鼓,无法享受相应的外卖服务;要么只能选择胜出平台,听凭对方定价规则。这样的恶性竞争,此前在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都曾发生过,不少消费者不仅押金一直无法追回,还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平台打价格战,往往还裹挟商家和供应链入局,以转嫁高昂的补贴成本,这很容易让相关企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在平台以低价为考量来推行相关策略时,商家就不得不压缩成本来获取流量和排名,长此以往只能不断降低质量、减少数量,甚至承受不了高昂成本不得已关门大吉,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而看似薅到羊毛的消费者,最终会发现消费品质大幅下降,即便花同样的价格,到手的奶茶也不再像过去那么香了。
比起薅一时跌破成本的超低格羊毛,我们更期待不同平台良性竞争,充分发挥平台应有价值,通过大数据对产业链整体赋能、降本增效,不同平台也能凸显各自优势形成平台个性,让消费者更长久地享受比价的实惠和个性化的选择。
除了卷价格,这一轮外卖大战还首次将以骑手收入、社会保障等社会议题为内容的品牌商誉纳入竞争范畴。外卖平台或许只是手机上厘米见方的抽象图标,平台的外卖骑手们却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具体个人。外卖骑手的劳动收入、工作强度、社会保障不仅事关从业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外卖平台构建品牌形象的重要抓手。
然而看似对从业者有利、消费者也十分关注的社会议题,却在外卖大战中成了一些平台间“互呛”的口水战,大家各执一词,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而模糊了这些议题应有的价值。应该看到,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兴行业劳动者,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便不少人认为给骑手全员缴纳“五险一金”天经地义,但现实中一些骑手却宁愿“折现”。要解决这一问题,经济、法律、社会等多方面仍存在不小困难,绝不是简单喊两句口号就能解决,更不应该用真假难辨的信息相互攻击。事实上,这样的“互呛”并不会为平台声誉添彩,两家相互抨击的企业次日股价同步下跌就是佐证。
要真正建立品牌商誉,外卖平台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调整算法,设计不同时段合理的差异化收益,减少外卖骑手低质竞争;又比如精确路线设计,让每一单送达时间更合理,既确保送达效率又降低外卖骑手工作强度……任何实际行动都比挑动情绪、制造对立的喊话更有意义。
如今的平台竞争,不该一再重复“更快更便宜”的目标,而是要构建起一个商户有利润、骑手有保障、用户有信任、社会有受益的可持续生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此次监管部门约谈平台企业,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为行业发展点明方向。这场“外卖大战”,可以打出行业生态升级的破局之战、产业价值革新的典范之战、社会责任落地的创新之战。
原标题:《外卖平台被约谈,我的奶茶补贴要被砍?》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简工博 谢飞君
上一篇: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跌近1%
下一篇:豆腐巷 青石板上的“巷”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