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李越
工业是阜新经济发展的命脉,决胜之年战果如何,关键还要看工业经济。
曾经的“煤电之城”,煤炭一度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32.4%,如何打破“一煤独大、城矿一体”的刚性框架,推进产业向“高”攀,向“新”行,将工业经济做优做强做大?
阜新给出的答案是,强化有解思维,重构产业发展体系。不囿于资源禀赋的局限,不困于路径依赖的窠臼,以系统性、创造性、前瞻性的方法论,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写下鲜活注脚。
强化有解思维,需积极主动思考。转型,本质是一场与惯性思维的博弈。当“家里有矿”的底气消失,破局的关键在于跳出“有什么干什么”,转向“缺什么造什么”。拒绝“无解”的躺平,秉持着“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理念。不自我设限,避免思想上的“温差”导致行动上的“落差”。
强化有解思维,关键要善于行动。有了想法或目标,仅仅心动是不够的,还需要付诸行动去实现。不坐而论道,积极起而行之,通过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提升运用新思维、新招法,将“解放思想”的号角化作“自我革命”的刀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将美好愿景变成发展实景。
强化有解思维,还需有迎难而上的胆气。转型发展路上,困难与挑战不可避免,从“一煤独大”到“四柱擎天”,是产业结构的系统重塑,需要“断舍离”,开新局。实现目标绝非易事,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干劲儿,采取超常规的举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赢得主动权。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机遇永远属于敢战能胜者。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际,阜新坚决打好主动仗,推动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冲刺“双过半”,夺取“全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