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记者发现,南宁、沈阳、郑州等地办理健康证存在违规行为。餐饮行业、公共场所服务行业等特定岗位从业人员需要办理健康证,有的医院体检过程松散且随意,明目张胆给健康证检查项目“瘦身”;有人互换身份代替检查也能蒙混过关。
体检本是守护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一环,理应发挥预防疾病传播、守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作用。如今部分地区体检却沦为形式,假健康证不断冒出,敲响了公共卫生安全的警钟。这些不正规操作架空了体检相关的规章制度,给民众健康乃至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着实令人担忧。
为什么要办假证,原因不难猜测。有的人怕麻烦图方便,想要尽快上岗;有的人身体状况不佳,为了蒙混过关而作假。健康证办理乱象丛生,暴露出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漠视和监管体系的严重漏洞。
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就必须杜绝假证,必须整治健康证办理乱象,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相关部门需加大对体检机构的审核、监督力度,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对违规操作、造假行为零容忍,严格规范体检流程,对违规操作的医院及相关人员严肃问责和惩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完善健康证核验系统,确保健康证信息真实可查,让假健康证无处遁形。
对代办假证的中介、制售假证的人员,依法追究治安及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相关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此外,还需持续通过宣传科普,提高公众对健康证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相关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健康、维护安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让公众更加放心,让健康证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四川造”十二星 将算力送上天
下一篇:钱流向哪了?利率调整空间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