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 | 王延春
现房销售会降低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率,但有利于打造产品溢价率,推动造好房子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率,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营销成本,重塑行业社会口碑
河南信阳宣布全面推行现房销售,“现房时代”更进一步。
5月13日,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文件,提出严控预售许可条件、全面推行现房销售。严格落实使用自有资金购地,开发公司需具备与项目匹配的自有资金,禁止“空手套白狼”。
“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这份文件要求,按照“新老有别”的原则,对已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按照法律法规,“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时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或按照河南省相关规定“工程进度达到设计形象进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时,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施工进度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商品房预售许可。
近年来,随着各地探索现房销售模式愈加成熟,全国推行现房销售的可能性有多大?
海南已实现8万套住房现房销售
商品房现售制度是指将建成完工后的商品现房(或二手房)作为标的物,确立房企(或卖方)与购房者交易关系的销售制度。买卖双方“一手钱一手货”,所见即所得。中国内地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借鉴香港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引入。
长期以来,中国商品房新房主要推行期房预售制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商品房预售面积(期房预售制)占总销售总面积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达到87.9%、89.8%和89.6%。房企通过“期房预售制”获得购房者购房价款,转化为零成本开发资金,大大降低了房企的自有资金门槛。
民建湖南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杨孟著分析指出,房地产业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期房预售制”无疑是根本破解开发资金约束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期房预售制”下,对于购房者而言,将来房屋交付时是否合乎预购时的承诺条件,还存在很多变数—购房者几乎为此承担了烂尾、货不对板、延期交付等全部风险。
中信证券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当前,商品房预售制的市场基础(供不应求)已经不存在。房价的持续下跌,和不合时宜的预售制存在显著关联。稳步推动现房销售,有助于敦促开发商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周转速度,避免下一次交付问题的产生。
而中指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近几年信阳土拍市场表现偏弱。2025年1月-4月,信阳市本级仅成交1宗涉宅用地。当前信阳已有不少项目实质上处于现房销售的状态。
信阳之前,北京、海南、深圳、雄安等部分地方政府也探索过现房销售。
2020年3月,海南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对在新出让土地上建设的商品住宅、实行现房销售。该政策落地至今已超5年时间。去年8月,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采访时介绍,海南第一批现房交付的商品住宅项目于2022年陆续上市。实施现房销售以来,海南已有8万套住房(含安居房)实现了所见即所得。
上述负责人介绍,海南7个安居房项目,工期从常规的24个月以上缩短为11个~14个月,从拿地到竣工验收具备销售条件仅用了一年左右。现房销售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可将一些资金链脆弱的中小房企以及“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企业“挤出”市场,由市场来“优胜劣汰”,促进房地产企业提质增效。
实际上,深圳也探索过单宗地块的现房销售。2024年9月,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新了深圳当年的第三块宅地--A219-0080。出让公告中提到了“全部现房销售”的新规定,即意向竞买人在申请竞买资格时须提供承诺函,承诺提供“交房即发证”服务。
未来中国更可能是期房与现房并存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2025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安徽在合肥、芜湖开展了现房销售的试点;今年4月,湖北荆门首批试点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入市,商铺售罄住宅签约超八成,另一项目竣工在即,认购率近九成。多地出台配套政策,如赣州多区县延长现房销售项目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九江多区县对现房销售项目的购房者进行契税补贴,山东多地提高购买现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者亦倾向于购买现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月至2月,期房销售面积同比负增长,2022年全年最大负值为-28%,2023年底为-14.1%。但在此期间,现房销售始终为正增长,2023年全年同比增幅为18%,表现明显好于期房。
华泰证券2024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过去三年,现房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明显提升,从2021年的10.4%提升至2023年的18.7%。2024年上半年,国内商品住宅的期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1%;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3%。2024年上半年,现房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6.7%,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同时指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现售的压力不小,面临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阻力。而且,推行现房销售,最关键是要降低地价。此外,需要降低开发贷利率。越是确定性的产品,银行之间的竞争越大,利率也应该越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必然是期房与现房并存的时代。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现房销售模式,若项目建成后销售不及预期,房企前期投入资金回收及偿还贷款将面临巨大压力。但这将倒逼企业更加尊重市场供求规律,审慎拿地,科学决策。同时,有利于保障楼盘项目品质,更加考验企业的产品力。
中信证券2024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中国现房销售会以新老划断,分盘逐次方式推广。现房销售会降低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率,但有利于打造产品溢价率,推动造好房子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率,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营销成本,重塑行业社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