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以下信息内容版权归蚌埠日报社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当锈迹斑驳的齿轮依然能精准咬合,布满划痕的操作台仍留存着岁月的温度,这些来自蚌埠老工厂的 “工业老兵” 即将开启新的使命。在 5 月 18 日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蚌埠市金色农家博物馆迎来五件极具历史价值的工业设备,为珠城工业文化传承再添新章。
走进位于蚌山区燕山乡的金色农家博物馆,占地近百平方米的展陈区内,磨床、刨床、钻床与两台车床一字排开,虽已褪去往昔轰鸣运转的锋芒,却仍以磅礴气势诉说着蚌埠工业的峥嵘岁月。
“这些设备均来自蚌埠本地国营老厂,最年长的车床已有近五十年工龄,曾参与过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的零部件加工。” 馆长张后兴抚摸着设备上的刻度盘,向记者娓娓道来。据他透露,为将这批 “工业遗产” 完整保留,团队历时数月,辗转多家停产企业,协调运输、修复等多个环节,才让这些 “沉睡” 的重器重见天日。
深入探寻这些设备的 “前世今生”,每一件都堪称行业标杆。其中的精密磨床,其镜面级加工精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曾为军工、航天领域打磨关键部件;龙门刨床的工作台面承载过数吨重的巨型工件,在重型机械制造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它们不仅是冷冰冰的钢铁器械,更是镌刻着蚌埠工业人智慧与汗水的 “立体史书”,串联起从三线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浪潮中,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是博物馆的责任。” 谈及收藏初衷,张后兴目光坚定。他表示,馆方计划围绕这批设备打造沉浸式工业体验区,通过动态模型演示、老工人现场讲解等形式,让参观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直观感受 “工匠精神” 的内涵。据悉,5 月 18 日起,市民可免费预约参观,近距离触摸这些见证城市崛起的 “钢铁脊梁”。
作为皖北工业重镇,蚌埠始终在产业创新与文化传承间寻找平衡。近年来,蚌埠通过打造工业主题博物馆等举措,让老厂房、老设备焕发新生。此次五件 “工业重器” 入馆,正是蚌埠活化工业遗产、塑造城市文化标识的生动实践。未来,金色农家博物馆将成为集历史展示、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工业文明窗口,让珠城的工业记忆在新时代持续发光发热。(融媒体记者 陈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