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深圳发布
据深圳证监局消息,截至2025年4月底,深圳423家A股上市公司(深交所342家、上交所72家、北交所9家),均已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整体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深圳上市公司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制造业表现亮眼
截至4月底,深圳上市公司总家数达423家,占全国7.8%,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总市值达8.5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
从全国上市公司分行业总市值规模看,深圳的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深圳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同样表现不俗。202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特别是在实体产业领域,2024年,深圳398家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不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下同)共实现营业收入4.51万亿元、净利润18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3.1%。
其中,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是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撑。
深圳上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头部企业的引领。截至4月底,深圳总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
2024年,这些头部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顺丰控股、东鹏饮料、国信证券、深南电路、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国际化与创新双轮驱动
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2024年,深圳共3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销售收入情况,占公司总数的76.6%;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363.85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6.5%。
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成为上市公司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深圳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2832.37亿元,同比增长30.6%。
其中,比亚迪业绩抢眼,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2218.85亿元,同比增长38.5%;欣旺达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234.31亿元,同比增长14.5%。
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圳上市公司在创新研发投入方面也表现出色。
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1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4.4%,16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达7.0%,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为主体的深圳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攀升。其中,比亚迪的研发支出超540亿元,位居全国上市公司首位;中兴通讯的研发支出超250亿元;2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在10亿元以上。
社会责任践行成效深化
资本运作活跃
据悉,深圳共271家上市公司宣告派发2024年现金分红1762亿元,远超全年股权融资额(144亿)。其中,招商银行分红金额超500亿元,中国平安超200亿元,比亚迪、工业富联超100亿元。
2024年,深圳109家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涉及金额达150亿元;32家次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发布增持计划,金额超6亿元。深圳7家公司完成IPO,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本加速汇聚。
2024年以来披露或完成资产重组交易475宗,披露金额合计1113.50亿元。
今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25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居全国第二。其中,62.6%的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实体产业韧性凸显。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记者:张少强
编辑:赖鼎睿 钟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