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欣
近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司法局通过将“矫正对象教育”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众多社区矫正对象实现了从“违法者”到“普法志愿者”的蜕变,为打造平安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
深刻的法治意识树立是矫正对象实现转变的根基,为此,二道江区司法局精心策划、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教育活动。工作人员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以真实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娓娓道来,有效化解了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法治的种子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悄然播撒进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田,法治意识得以生根发芽。
构建全方位“法治教育课堂”。从入矫时帮助矫正对象初步建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到通过定期的集中学习,系统地传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根据每位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指导,为他们建立法律意识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社区矫正对象将所学法律知识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二道江区司法局鼓励矫正对象参与各类法治实践活动。在鸭园集市上,社区矫正对象化身“普法志愿者”穿梭于人群之中。他们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结合日常学习积累的法律知识和自身的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当社区矫正对象从法治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时,他们实现的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转变,更是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和升华。这种从“受教者”到“施教者”的角色转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从“违法者”到“普法志愿者”,这一转变凝聚着二道江区司法局的不懈努力和智慧探索,彰显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社会价值。
下一步,二道江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工作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教育矫正形式和内容,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加多元、高效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