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铁猊(北京)
1965年,我高中一年级,暑假时我在北海公园找到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在北海船务班码头“钩船”。
北海是北京城区最知名的公园之一,它原是皇家园林,有不少亭台楼阁,有假山、白塔、石桥、庙宇,还有广阔的水面。因为有水而有游船,船分两种,用杉篙撑的画舫和用桨划的小木船。这种船是当时最普通的那种,主要的是双桨四人,也有少量稍大一些四桨六人的,可以坐上一家人。
湖的南、西、北岸以及琼岛漪澜堂前都有码头,而东岸则有一座硕大的船坞,几条画舫每晚都回到船坞停靠。当时的舢板码头有两个,一个在北岸天王殿前,一个在南岸团城以北。我被分在南岸码头,负责“钩船”。
“钩船”就是用搭钩钩住船,好让游客平稳上船下船。我们的劳动工具就是搭钩,很长的一根木杆,顶头有两个并在一起的钩子,可以很牢靠地钩住船帮,让船紧紧贴住码头,方便游客上下。
我们工作很忙,特别是星期天。只要天气好,租船是要排队的。下雨刮风会停止售票,如果天气好转了再卖票。这时,很多人都排在售票窗口前等消息。大雨过后,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每人要拿一个小铁簸箕到船舱里舀水。每条船的船底都有条凳隔成了四五个方格,里面全都是水,淘干一条船是挺累人的一件事。码头上还有买了船票的游客在等着,淘干一条,马上上人就走,这是我们最忙最累的时刻。
刮风就有点讨厌,特别是游船已经下水突然起风。这时,船都被吹到一岸,吹到码头附近还好,我们钩住船,游客就上岸交船了。有时候吹到离码头很远的地方,游客只能弃船上岸,自己走回码头。
风停之后更是大麻烦,刮北风时船大都在南岸码头,刮南风就都在北岸码头。为了让每个码头都有船,有一次我一人用绳子拴好20多条船,从北岸码头拖到南岸码头。那些散落在岸边的船,我们也要去拖,我可以不用绳子,把要拖走的船头上下荡起来,压在前面船尾上,一次拉三四条船没问题。我还学会了一些技能,比如让船在水面原地旋转、正向划船、单桨划船等。这些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什么用处,但它所带给我的快乐让我终生难忘。
游客落水的情况也会发生,特别那些起身扶岸的人,因为用手一扶岸,船就会被推离岸边,游客在扶岸还是回到船上之间犹豫,一不小心就容易落水。记得有一次,一个初中女生在离码头不远的岸边掉到水里,我看见了,扔下手里的搭钩便跳入水中。那天刚下过雨,水很深,我奋力用手托起女孩,而我自己则屏气站在湖底,水深至少两米,湖水完全把我淹没了。与女孩一起来的老师和同伴一起把女孩拽上岸,而我则是自己爬上来的。女孩当时吓得脸都白了,老师和同学把她扶起,搀着她慢慢走了,他们谁也没看我一眼。我满怀的英雄豪气立刻荡然无存。翻了翻兜,我的学生证还泡湿了。船务班班长让我回家换衣裳,我说不用,天热衣服干得快,一会儿就没事了。
我非常羡慕在湖里做救护的人,他们也是勤工俭学的学生,是水性好的几个人。他们每人一条船,船上还有一只锚,船桨也比普通的要大一些。其实我游泳也不错,还曾在体校培训过,但我身体单薄,没被选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几条船在湖中飞快穿梭。
赶上晚班,我们收拾完了也就到了净园时间,我们几个大多住在北门那边,于是就划一条船到东岸船坞。我们让一个人划船,其他人则把衣服放在船上,跟在船后面游。那时,整个公园一个游客也没有,路灯也全关了,水天之间,只有一条船和几个游泳的少年……那年我17岁,想想整六十年了。
活动启事
文字作品征稿邮箱:
beihaigongyuan100@126.com
邮件主题注明“我与北海公园的故事(征文)”字样,邮件正文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且稿件署名作者只能保留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