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不少市民发现手上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小水疱,又痒又难受。皮肤科专家提醒,这很可能是汗疱疹在作祟。
据了解,汗疱疹常对称出现在手指侧面、手掌和指端,水疱约米粒大小,部分凸起于皮肤表面,部分藏于皮肤下,外观晶莹剔透,如同“隐形水疱”。因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夏季高温多汗时活跃,到了冬天则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因此也被称为“季节性选手”。
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汗疱疹的发病机制,但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皮肤的湿疹样反应。临床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手部真菌感染、接触化学制剂(如清洁剂、染发剂)或金属饰品、日光过度照射、出汗过多、精神长期紧张、皮肤敏感以及过度清洁等,都可能诱发汗疱疹。例如,油性皮肤人群在夏季因出汗量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频繁洗手破坏皮肤屏障的人群,也更容易被汗疱疹“盯上”。
“很多患者会误将汗疱疹当作‘脚气’,实际上汗疱疹并不具备传染性。”专家特别提醒,患病后切忌掐破水疱,以免引发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汗疱疹在半个月左右可自行痊愈,但如果症状反复不愈,或出现水疱化脓、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在治疗方面,初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缓解症状;瘙痒难耐时,炉甘石洗剂能有效止痒;若病情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系统治疗。
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很关键。保持手部干爽,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避免金属饰品长时间接触皮肤;做好防晒,洗完手及时擦护手霜;保持好心情,规律作息;饮食清淡,多运动。从生活细节入手,全方位守护双手健康。
(平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丽 供稿,贺照阳 通讯员 刘祥征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