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固生堂)
5月13日,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华为东莞松山湖总部举行。此次合作聚焦中医药大模型研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及行业生态共建四大核心领域,旨在为中医药行业的数智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迈向新高度。
华为公共事业军团COO夏尊,华为广东政企副总经理车德胜,华为公共事业军团生态总经理葛勤,华为广东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医疗行业代表孙一平,固生堂独立董事仲伟合,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徐建光,世界中联医联体工作委员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省良,广东省名中医李浩,固生堂首席战略与策略官李明芮、固生堂副总裁郑项参加签约仪式
深化合作:强强联合激活中医药创新引擎
双方将深度整合固生堂积累的海量临床诊疗数据、珍贵的名医经验库以及经典方剂资源,依托昇腾 AI 算力平台与全栈自主技术体系,全力打造中医药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
未来,患者将能体验到涵盖中医智能问答、AI辅助诊疗、四诊数字化等丰富场景的智慧中医服务。无论是在家中通过手机咨询健康问题,还是在就诊时获得 AI 辅助的精准辨证,都将成为现实。
同时,双方计划通过建设医疗专网、推进关键技术革新,为远程诊疗、移动医疗等应用场景筑牢安全防线,同步搭建 AI 知识库与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认证体系,培养一批既精通中医理论精髓,又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多方盛赞:展望中医药数智化未来前景
这场合作备受行业权威人士的关注与认可。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则指出,随着合作成果的逐步落地,中医药服务将朝着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升级,为全球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
世界中联医联体工作委员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王省良也表示,双方的合作不仅实现了中医药数据资源与前沿数字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力保护了中医特色诊疗经验的传承,还为 AI 赋能中医药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也给予高度评价,双方携手的这场合作将为探索“中医药+科技”带来无限可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又与不久前张伯礼院士牵头发布的《中医药 + 人工智能乌镇共识》形成共振。在4月23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张伯礼、黄璐琦等六位院士共同提出,中医药数智化需突破“数据标准化、算法适配、人才培养”三大瓶颈,这与固生堂与华为的此次合作路径与内容不谋而合。
华为加持:自主创新加速中医数智化进程
在各界对合作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华为自身的技术优势也为此次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技术,为中医药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核心驱动力。
华为自主研发的昇腾AI算力平台,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机制,能够构建符合行业规范的中医药数据资产平台,高效支撑中医药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工作,让中医诊疗经验的数智化建模更加高效、精准。
华为专门成立的医疗卫生军团,以人工智能为纽带,在智能诊断产品研发、罕见病/危重症等专病大模型等领域进行持续探索。此次合作是不仅为中医诊疗经验的数智化提供了坚实的算力保障,更以安全可靠的底层技术为中医药数据资产平台保驾护航,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赋能行业:中医AI激活中医医疗生态
早在2019年,固生堂就提出“给传统中医插上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翅膀,飞向全球”,积极布局数字化和AI领域。从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全面数字化,到基于海量、真实、高质量数据的大数据模型训练,固生堂持续探索“中医+AI”智能化诊疗、个性化服务与高效化管理。
固生堂计划通过AI打造“超级助理”,不仅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还能打破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培养周期长的瓶颈,缩短临床经验积累周期,极大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问题。
未来,医生只需轻点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调用AI 辨证模型、查阅名医经典方剂数据库,还能结合患者舌象、脉象影像 AI 分析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辨证论治,大幅提升辨证准确率与用药规范性。
同时,固生堂计划将这一成熟的中医医疗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化输出,覆盖全国更多医疗机构,加速技术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提升在智慧中医领域的行业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
一直深度参与名医经验数字化建模工作的广东省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李浩主任表示,通过数智化技术让中医经典诊疗经验实现可传承、可复制、可推广,这正是自己积极响应并成为“固生堂中医AI”项目签约合作专家的原因。希望此次固生堂和华为的合作可以在提升诊疗效率方面带来显著成果,为更多用户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为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传承发展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