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济南5月13日电(记者贾云鹏)截至今年3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9331亿元,约占省内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四分之一。山东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继东近日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山东人员网点最多、资金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发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优势,坚持把发展普惠金融、支农支小作为初心使命和本源主业,探索形成有效普惠金融服务机制,用实际行动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普惠金融主力银行,奋力谱写普惠金融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农商银行篇章。
新华财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山东的光荣使命,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山东省农信联社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是如何谋划的?具体推出了哪些金融产品?
王继东: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是农商银行的经营定位,更是职责使命。山东省农信联社始终将信贷支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在支农支小中展现担当作为。
比如,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全系统“十四五”规划和各级党组织年度工作要点,110家农商银行将服务乡村振兴写入章程,建立健全“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全部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发挥农商银行党委领导作用,严守市场定位,严把支农支小方向。
工作中,山东省农信联社围绕“产业兴旺”,创新推广农耕贷、创业担保贷等32款产品。围绕“生态宜居”,创新推广农民住房贷、惠农消费贷等14款产品。围绕“乡风文明”,创新推广乡村好青年贷、拥军系列贷等6款产品。围绕“治理有效”,创新推广强村贷、养老保障贷等8款产品。围绕“生活富裕”,创新推广富农兴村贷、个体工商户贷等25款产品。目前,累计创新推出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85款。
新华财经: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等是山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山东省农信联社是如何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
王继东:山东省农信联社始终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围绕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健全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
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山东省农信联社主动服务打造沿黄“齐鲁粮仓”、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升级等重大部署,发放粮食生产领域贷款251亿元,助力端牢粮食“饭碗”。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16项重点任务,沿黄21家农商银行逐家建立工作清单和配档表,全力跟进做好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绿色贷款6.4万户、余额791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3879户、64亿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山东省农信联社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加大对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特色种植六大优势区的支持力度,选取县域重点行业545个,逐一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寿光蔬菜、枣庄石榴、烟台苹果、青州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12.6万户重点行业客户发放贷款881亿元。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全产业链项目等为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405亿元。
新华财经:山东农村数量多、居民分布广,山东省农信联社是如何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度的?
王继东:山东省农信联社持续加大普惠小微、社会民生等领域支持力度,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第一,让普惠金融走进千家万户。持续推进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城镇社区家庭“四张清单”对接服务。在农区,依托村“两委”开展整村授信,逐村逐户进行信用评定,有效扩大农户授信覆盖面。截至3月末,整村授信覆盖面达96.5%。在城区,满足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教育等金融需求,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大力推行“智慧+行政村(商户、商场、市场、社区、单位、产业链、政务)”一体化综合服务。目前,全系统营业网点4632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2.49万个,服务惠及6.1万个行政村、6500万名居民。
第三,让惠农政策直达农民手中。山东省农信联社与省财政厅财政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对接,依托银行卡、社保卡、存折等介质发放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将国家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2024年,发放粮食补贴、农村低保等项目137个,累计代发业务34亿笔、金额3500亿元。同时,组建金融移动服务队3543支,配备流动银行服务车26辆,方便了农村居民金融需求。
新华财经:点多面广是农商银行服务优势,作为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山东农商银行系统是如何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壮大服务乡村振兴人员力量的?
王继东:老一辈农信人李金玉每次进村入户,身上都背着一个大挎包,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挎包”。一只大挎包、一双铁脚板、一辆老金鹿,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尝千辛万苦,勾勒出一幅经典的“老农金”画像。
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学习、践行、弘扬和发展“大挎包”优良传统,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
把服务“三农”成效作为衡量干部表现的重要标准,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注重选拔经过一线历练、有“三农”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面下沉服务重心,选派2318名业务骨干到镇村挂职副乡镇长、村主任助理,派出13名第一书记和4名工作队队长驻村帮扶,参与乡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发扬“大挎包”优良传统,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定期驻村办公制度,覆盖全省村庄7.5万个;近2万名客户经理下乡进村,走访对接客户462万户。积极开展金融夜校、送金融知识下乡、反电诈等普惠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金融宣教活动5.23万场次,惠及消费者1013万人次。
广袤乡村是希望的田野,也是金融服务的热土。山东省农信联社将团结带领全省农商银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让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润泽乡村,让普惠金融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