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观
进入5月份以来,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团队不太平,半个月时间失去了两位“老将”,先是副总经理田汉卿于今年5月1日宣告到龄退休。随后在5月9日,华泰柏瑞基金又公告称,韩勇因工作调整卸任公司总经理职位。在总经理空缺期间,暂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务。
这两位卸任的“老将”是华泰柏瑞基金重量级人物,田汉卿一手建立起公司的量化投资团队并搭建了相应的量化投研体系。而韩勇则是华泰柏瑞基金ETF产品的大功臣,其任期内主导发行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指数基金。
随着两位核心成员的离去,华泰柏瑞基金权益产品或将再面临挑战。
1
“熊市”托举的沪深300ETF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华泰柏瑞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6339.4亿元,行业排名第18位,规模并不算突出。然而,在ETF领域,华泰柏瑞却是遥遥领先,其核心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为3,782.93亿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只股票基金。
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缔造者正是韩勇。2011年12月,时任华安基金副总的韩勇加入华泰柏瑞,担任总经理。彼时的华泰柏瑞成立7年有余,但是规模还在300亿左右徘徊,而且受当时针对前总经理陈国杰“匿名信事件”影响,华泰柏瑞面临严重信任危机,业务接近停滞。
韩勇加入华泰柏瑞后以沪深300ETF为突破口,推动公司从主动权益向被动投资转型。2012年5月,沪深两所各发行一只指数产品,一只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另一只是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首募规模高达329亿份,成为彼时规模最大的股票基金。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成功发行带来意外收获,由于其跟踪的是沪深300指数,因此成为“国家队”救市操作对象之一。2013年上半年,中央汇金就已经成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额9.54亿份,占比15.78%;2015年股灾期间,中央汇金增持至24.24亿份,比例最高为2017年末的48.64%。
到2024年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9.89%份额,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有29.78%。
2
量化基金难成气候
实际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也就是近几年时间,该产品上市后一度遭遇大量赎回,2013年至2017年,长期在200亿以下徘徊,直到2023年8月在A股极大低迷的情况下,华泰柏瑞才等来国家队救市“输血”。2023年8月,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规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市场首个千亿级的宽基ETF。
而在此之前,以田汉卿为代表的海归量化团队反而获得公司的大力扶持,先后推出过十余只公募量化产品,构建起覆盖主动量化、指数增强等细分领域的产品线。
田汉卿同样是2012年加入华泰柏瑞,开拓量化投资这一领域。2013年8月,华泰柏瑞推出首只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华泰柏瑞量化增强,后又陆续布局中证500指数增强、量化对冲、港股通量化等差异化策略产品。
田汉卿量化团队确实打造一些佳作,比如由田汉卿管理时间最长的华泰柏瑞量化增强任职回报达204.82%。不过量化基金这种小众赛道难以成为投资主流,近年来更是遭到严监管。华泰柏瑞的量化产品也未能形成气候。
3
再续辉煌不易
虽然华泰柏瑞打造出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样的巨无霸产品,但这也同时也暴露出产品结构失衡的问题。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单只产品规模为3,782.93亿元,而公司管理总资产规模也才6300多亿元,单只产品占公司总规模近6成。这导致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高度捆绑,在该产品业绩表现欠佳的2022年和2023年,华泰柏瑞分别亏损了-212.29亿元、-211.67亿元。
实际上,抛开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旗下其他ETF类产品并未能再创辉煌。2022年以来,华泰柏瑞发行的15只ETF中,14只规模缩水超60%,疫苗生物ETF、有色矿业ETF还曾因规模不足清盘。(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