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叶怀斌
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实现“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
第一,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和服务是科学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举措。2025年以来,我国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促进技术创新,带动居民就业的必然举措,也是当前形势下增强市场活力,巩固经济发展向好态势的关键举措。仅以个体工商户为例,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25亿户,占中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的六成以上,为活跃就业市场,增加经济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持续释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明确信号,对进一步巩固小微企业经营主体市场信心,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金融政策导向更加清晰,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通知》分为六部分、十条,在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具体措施精准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总体目标方面,《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在保持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质量。在稳定信贷服务价格的同时,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强调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工作机制方面,《通知》明确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化央地协同,强化“四级垂管”效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各环节,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考核激励及配套政策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部资源保障,及时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落实尽职免责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开发推广适应小微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咨询、核保、理赔等服务效率。《通知》还围绕部门协作、信用信息共享、经验做法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推动增强协同发展效能,形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生态。
第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主动作为,切实发挥金融的血脉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落实《通知》的各项要求,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一是要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的信贷资源投入,合理确定信贷价格。根据通知要求明确目标和重点,优化服务方案,细化服务措施,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加强业务创新能力,适应小微企业灵活多变的商业模式。银行业应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多元融资产品,为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强化住宿、餐饮、文旅以及新场景新业态消费领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增加金融产品对各类型小微企业的适配度。三是要有效联通境内外,便利小微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在贸易摩擦频发、外部需求疲软的拖累下,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一定挑战,银行业应更加积极作为,促进稳外贸稳增长,为小微“走出去”提供国际结算、汇兑、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务便利,指导小微企业有效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四是要加强与非银金融机构联动,推动形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良好生态。加强与保险、租赁、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探索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形成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共同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