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两名长沙中职生上榜,分别是湖南医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级护理专业学生马怡宁和长沙财经学校2022级会计事务专业学生兰棋。他们为什么能拿到中职学生生涯中最顶级的奖学金?为何能进入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登上《人民日报》?本周正是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记者采访了两位学子和他们的指导老师,而他们的优秀,也让我们对“中职生”这个群体有了更完整准确的印象。
两人都是“竞赛选手”,均斩获重磅奖项
马怡宁今年6月将中职毕业,凭借2024年荣获“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组母婴照护赛项团体一等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公共管理与服务管理赛道团体金奖等优异成绩,已经保送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财税基本技能赛项决赛团体三等奖,2024年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财经商贸赛道—团体银奖……近年来,兰棋也获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
两个中职生的成长路径,都展示了长沙中职的教育特色。
现在,兰棋早就从获奖的喜悦中抽身,因为他已经报名参加高考。他有着自己的目标学校,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必须全力以赴。未来想当会计师的他,因为这次获得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职业目标更加坚定。
曾佳是兰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带队老师。她表示,中职学生跟普高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是,“中职学生通过技能促进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技能提升,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然后‘以赛促学’”。
“马怡宁的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技能重塑自信’的力量。”马怡宁的指导老师聂笑讲述了一个她印象深刻的故事,“记得第一次模拟新生儿呛奶急救时,她抱着仿真娃娃的手都在发抖,拍背力度轻了奶渍清不干净,重了又怕伤到颈椎。一次训练后,她红着眼眶问我,‘老师,我是不是天生不适合做护理’。”聂笑说,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让她开启了“魔鬼训练”。
马怡宁每次练习,都会记录拍背的感觉并用手机拍下视频,然后用手机慢动作回放自己的操作视频,连手指弯曲角度都画线标注。在聂笑看来,马怡宁的成功验证了中职教育“做中悟、练中学”的特有优势,这种从好奇心出发,最终升华为职业信念的成长路径,正是医药职业学校“技能筑基、匠心铸魂”育人理念的呈现。
学习主动有目标,他们成为校园“偶像”
“我认为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将未完成的任务留到第二天;勤于学,善于思,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才会更有效果。”在校园里,马怡宁是“学霸”一样的存在,她表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迷茫与挫折,但她不会气馁更不会放弃。“每个人都会遇到难关,迎难而上,便是挑战自己。既然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好。”
“我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勤学多问’,能够坚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一定要弄清楚。”兰棋说,这种在学习上的“执拗”,让他获益匪浅。
“兰棋学习上很主动,内驱力强。”曾佳说,只要遇到问题,他一定会问清楚,在训练的时候非常沉得住、静得下。上百个学生参加选拔,最后只留下4个,其中就包括兰棋。曾佳说,她当时就对兰棋印象深刻,“因为他听课很认真,做笔记认真,错了的题一定会弄清楚。放假时,其他同学都回去了,他一个人坚持在学校里训练。”
在老师眼里,从市赛到省赛,最后到国赛,兰棋都是这个团队“最沉稳”的一个。而且他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会帮助团队里面的其他成员解决一些问题,所有模块的这些知识技能,他都能够帮他们来解答。
在长沙财经学校,兰棋也成了其他同学的追赶目标。“我们上次的班会课,好几个同学说要以兰棋为目标来追赶。”曾佳表示。
读中职并非妥协,而是更适合的选择
选择中职,是不是会有遗憾?两位中职生都给了记者否定的答案。
马怡宁说,选择读中职,主要是因为初中成绩不拔尖,自己从小比较喜欢医护行业。“所以经过各种考量后,选择了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希望通过专业的学习,能掌握专项技术,未来成为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也不枉费青春。”
一直以来,马怡宁以一名获得过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姐作为榜样。“她就像我的向导,为我提灯引路,而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能发现问题,帮助我解决问题。”她说。
2006年出生、爱跑步的兰棋则说,选择长沙财经学校,只是一种更适合的选择,不是一种妥协。
在中职校园,他们一样收获了忙碌而绚烂的青春。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优秀的中职学子,在群体中最大的价值是在做“身边的榜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调教,马怡宁和兰棋等优秀中职学子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够坚持,“吃得苦霸得蛮”,也尝试了成功的快乐。
“很多中职生刚到校时信心不足,所以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做好人生规划。”曾佳说,中职老师在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和关注心理健康方面,会用心花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聂笑认为,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对马怡宁作为中职生“技能报国”的价值认证。而对其他同学而言,她的成长轨迹让同学们看到“蓝领也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长沙正探索公办民办中职教育资源共享
“去年长沙合理调整录取批次,部分中职学校对口高考班录取分数线超部分普高。”长沙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胡平介绍,目前长沙中职生源质量提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引导社会重新认识中职教育。
2024年开始,长沙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技能普测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学科带头人等制定全市2022级111个专业技能普测标准并建立普测题库,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
去年,长沙中职在省赛中共计获得金牌72枚、银牌49枚、铜牌30枚,全省排名第一。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5金13银18铜佳绩,提升了长沙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胡平表示,目前长沙正积极探索公办中职与民办中职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长沙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服务能力与社会贡献度。“今后将加大全市对口高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研究力度,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提供更好的支持,拓宽学生发展空间。”胡平说。
记者手记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5月11日至17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举办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的主题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也许,很多人对中职生还是有刻板印象。就连记者在设置采访问题时,也在犹豫要不要问他们是否曾经沮丧过。但在与他们深入交流后,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些年轻学子用汗水和坚持打破了外界的刻板印象,绽放出自信阳光的独特光彩。
他们的自信,源于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和不懈追求。马怡宁明确“自己要成为专业能力过硬的医护人才”,兰棋坚定地“朝着会计师的方向努力”。在中职校园里,他们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以赛促学”的模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每一次技能的提升、每一个奖项的获得,都让他们离梦想更近一步,也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长沙在中职教育上的发力,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专业技能普测、各类竞赛、多元化的成长通道,让中职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在赛场上与来自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成长中不断超越自我。这些经历让他们的自信更加坚定,也让社会看到了中职教育的无限潜力。
马怡宁和兰棋只是众多优秀中职生的缩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打破偏见,看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期待更多中职生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