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
扎根雄安热土,匠心擦亮生态名片
近日,武芳芳(左)在悦容公园内指导园林工人进行剪枝。本报记者 刘光昱摄本报记者 曹铮
又是一年芳草绿。4月27日,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内,带着花木香气的微风徐徐吹来。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沿着园内的青石小径检查绿化养护工作。
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那句“蓝绿空间占比70%”,让从事园林工作十余年的武芳芳心潮澎湃。2019年,武芳芳从正定来到雄安。
初到新区,迎接她的是悦容公园项目的“硬骨头”——这是新区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公园,占地面积约168公顷,以弘扬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为目标,全方位展示中国园林建造工艺工法。设计图纸多达1.2万张,堆满整间办公室;施工涉及古建、水系、植被等数十个专业领域,协调难度很大。“每天带着两个充电宝都不够用,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武芳芳回忆道。
更艰难的是,项目建设高峰期恰逢她怀孕。同事劝她休息,她却挺着孕肚穿梭工地,统筹施工进度,甚至临产前一天仍在现场协调土方问题。产后仅休养两个半月,她便重返岗位。“园林是我的另一个孩子,容不得半点懈怠。”她说。
如今,武芳芳依旧会时常站在悦容公园安和塔上极目远眺,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与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她说,能参与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建设中,在徐徐铺展的雄安画卷上着墨,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情。
6年多时间里,武芳芳扎根雄安热土,又参与了金湖公园、中央绿谷等多个项目建设。一个个项目已成为雄安新区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悦容公园打造“一河两湖三进苑”的空间结构。公园设计以中国园林史为纲,系统呈现了东方文明特有的山水美学思想及演化进程,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打造“九园十八景”。这蕴含了9位园林行业顶尖名师、近百位专家学者、30余个参建单位以及上万名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为还原传统园林精髓,她创新“大师营园、工匠建设”的园林营造模式,组织开展园林工艺工法大赛、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优选出一批行业顶尖的叠石、古建、花阶铺地、彩绘等工匠团队,让公园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精粹。在建设过程中,武芳芳还将园林“首件验收”实体化,制定40余项关键工序验收标准,将质量管控延伸至一线工人,全面筑牢雄安质量防线。
熟悉武芳芳的人评价她,对工作充满干劲,总是雷厉风行、活力满满,就像小太阳一样,带动着大家一起往前冲。建设阶段如此,运营工作中亦如此。
2023年夏夜,武芳芳在悦容公园偶遇两名年轻人。“风景这么美,能露营就好了!”一句无心之言,促使她立即召集团队讨论研究,很快,一片帐篷营地在公园内悄然开放。如今,这里成了雄安新区一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的欢笑声让她倍感欣慰:“要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构建特色林荫体系,打通无台阶畅行漫步道,建设球类活动场地、开放草坪,布置户外直饮水;开展“汉服游园”“非遗展演”彰显国风雅韵,推出“悦容大碗茶”等公益服务,打造书房、工坊等文化场景,组建了“悦跑团”“童声讲解团”等特色社群。2024年,悦容公园入选“河北省首批特色公园”,雄安园林品牌不断彰显,公园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城市很美丽,人民很文明”逐渐成为雄安新风尚。
眼下,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武芳芳,“档期”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夜晚办公室灯光下,她仍奋笔疾书;依然行走公园中,倾听群众工作改进建议;新建项目设计方案中,她不断创新完善功能……“劳动模范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争第一、创唯一,追求极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