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百思特新能源投入5000万元对30亩厂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将锰酸锂日产能从12吨提升至40吨,同时实现能耗降低40%。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围绕全省及铜仁市产业布局,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列为首位产业,打造包含锂电池及材料、钠电池及材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构建循环链,形成多产业融合共生体,走出绿色发展新路。能矿锰业、红星发展等企业的产品最终汇聚到中伟新材料的铜仁产业基地,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过保”,废旧电池“退役潮”已经到来。推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回收的废旧动力锂电池经过多道工艺流程,被转化为电池材料产业链所需的各类原料。“正极材料厂的各类废料,都是我们的‘黄金原料’。”公司总经理杨志明介绍,企业不仅收购淘汰电池,超过70%的产品还供应园区合作企业。
从锰酸锂生产到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大龙开发区通过资源梯度利用与绿色技术迭代升级,实现了从传统工业线性消耗模式向闭环增值模式的转变。今年一季度,大龙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0.59亿元,同比增长12.04%。
上一篇:5条公交线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