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江阴消保委
案情简介
今年3月,市民王女士前往某美容美发店,准备继续消费此前未完成的美容项目。然而到店后,多名店员采用反复纠缠、贴身围堵等不当方式,强行向她推销三项新增美容项目。面对王女士明确表示手机账户余额不足的情况,店员竟擅自引导其使用支付宝花呗,完成了15,800元的支付。王女士认为自身遭遇胁迫,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随即向江阴市消保委澄南分会投诉。
处理过程及结果
澄南分会接到投诉后,分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陪同王女士前往涉事美容美发店。经现场调查核实,商家强制推销的事实确凿。分会工作人员随即组织消费者、商家负责人及涉事店员三方进行调解。店铺负责人称对员工违规行为并不知情,但承认存在管理疏漏,并承诺将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完善服务规范等措施进行整改。在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和耐心调解下,双方当场达成初步和解意向。后续在澄南分会的持续跟进督导下,15,800元争议款项全部退还至王女士账户。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本案中,商家通过持续性围堵纠缠、擅自引导移动支付操作等手段强制推销,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
消费提示
一、保持理性消费:接受服务时,消费者应明确表达个人意愿,警惕商家采用疲劳轰炸、心理施压等不当营销手段,果断拒绝不合理推销。
二、规范交易流程:对于新增服务项目,务必要求商家提供书面消费清单,详细列明服务内容、价格等信息;涉及移动支付操作时,务必亲自核对确认,切勿将支付权限交由他人操作。
三、及时留存证据:一旦遭遇强制消费,应立即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并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