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交车现场。(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供图)重卡产线工作人员正在完成重卡装配。(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供图)秦声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电动贵州”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延伸布局发展新能源整车产业,加快重点场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有效循环。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3%,完成汽车产量5.3万辆。其中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3385辆贵州牌新能源轻卡、重卡等车型,取得一季度“开门红”。
日前,位于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整装车间,10余辆电动重卡在模拟暴雨的环境中经受了半小时淋雨试验后,随着最后一辆车的灯光在雨幕中稳定亮起,这批即将交付的新车完成了全工序生产检测。
“淋雨试验是车辆密封性的‘毕业考’。”该公司重卡产品经理宋庆猛指着一台刚完成测试的重卡表示。
作为全国除北京重卡以外唯一的以省级名称命名的汽车品牌,贵州牌重卡以“一年两次迭代”的速度,在山区场景技术领域撕开了突破口。
针对贵州多山地形与重载需求,贵州牌重卡第二代车型不仅改款前脸造型,还强化了三电系统防护升级。采用双电机驱动技术,峰值功率达510千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6%,最大爬坡度提升50%,有效解决了传统单电机换挡动力中断、坡道后溜等安全隐患。“就像登山时两条腿交替发力,动力永不间断。”宋庆猛比喻道。
同时,通过“一场景一调教”策略,长期跟踪路况数据采集优化速比配置。“我们通过一个月的跟踪调教,采集不同坡度的速比数据,成功将水城钢铁集团采购的17辆重卡电耗从每公里1.8度降至1.35度,电耗降低25%。”宋庆猛说。
“经济性仍是最大卖点。”宋庆猛表示,搭载宁德时代二代电池的400度电牵引车,放电效率达95%,单公里成本仅1元,较柴油车节省60%。遵义合隆物流实测数据显示,该车充电成本320元可行驶290公里。
近期,由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新能源重卡样车在国家汽车试验场顺利完成首轮高强度测试。在累计行驶5200公里、完成37项核心测试后,即将进入2万公里可靠性试验阶段,预计今年7月正式上市。
作为贵州本土新能源整车品牌,长江汽车正以技术创新与场景化产品矩阵,助力电动贵州建设,依托奇瑞(贵州)产业基地,建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并拥有省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实验室。与宁德时代、贵州轮胎等本土供应链企业深度协同,构建从三电系统到整车制造的全链条能力,支撑产品快速迭代。
上一篇:铜仁开展第二届职业技能人才大赛
下一篇:播州区投入农机具1万余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