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张铭哲
“嗡嗡嗡——”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阜新市彰武县麦豆轮作试验田上空来回穿梭,将粉红色的营养颗粒均匀撒落在翠绿的麦田里,给正在生长中的春小麦送上营养大餐。近日,在彰武县兴隆山镇老虎村,省彰武县春小麦科技特派团用“硬核”科技为种植户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讲堂”。
“每亩地要施30斤至40斤氮肥,选对时机很重要,雨前施肥能让雨水把肥料带进土壤。肥料施下去,水分跟不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彰武县春小麦科技特派团负责人、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丰明举起扩音器强调。
在田边,农户们纷纷仰头观望,目光追随着无人机,发出阵阵惊叹:“以前人工喷药费时费力,还担心踩坏麦苗。现在这无人机喷药又快又好,省心多了!”
“施肥过后,除草工作一定要跟上,否则麦田里的杂草会和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在田埂另一侧,彰武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部副部长、正高级农艺师曹友文蹲下身子,一边查看杂草的生长情况,一边向围拢过来的农户讲解,“除草一定要讲究‘早、小、净’,杂草刚冒头的时候就要动手处理。”
实操之后,进入课后答疑时间,农户们把专家团团围住。“小麦收割后,大豆啥时候种最好?”“选啥品种产量高?”……特派团专家一一解答,并明确建议:“下茬大豆需在小麦收获后10天内抢墒播种,‘黑河45’‘广兴黑豆1号’不仅产量稳定,还能有效固氮、培肥地力,实现麦豆双丰收。”
“这样的田间课堂太实用了!感谢阜新市科学技术局为我们请来了专家,为我们指导麦豆轮作的田间管理技术。我们要把轮作模式做得更好,就需要专家的技术支持。”彰武先达万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永贺对记者说。
最后一组问答结束,农户们带着新学的知识陆续离开。试验田里,麦苗在风中轻轻摆动,静待精准施肥带来的生长变化。
上一篇: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商部署近期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
下一篇:你笑起来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