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方面
3月末,四川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2.4 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高4.7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1148亿元,当季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
保险方面1—3月,四川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99.28亿元,保费规模居全国第7位。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44.5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累计赔款支出2048.09万元、受益农户24.04万户次
证券方面截至3月末,四川实现A股股权融资 74.42 亿元,同比上涨299.68%。全省非金融企业交易所债券融资400.88亿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15家,其中A股178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8位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政策已明,重在落实。今年以来,四川金融业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省委金融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和15个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对科技创新、民营小微等领域融资服务,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为贷款增量注入新动能,一季度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保险保障坚实有力、直接融资不断创新突破,为四川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激荡金融“活水”间接融资挖掘信贷增长点
金融活,经济活。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快于全国4.7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1148亿元,当季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居全国前列。
“成绩单”背后,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力推动。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挖掘信贷增长点,加快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及时将央行政策利率下行效果传导至客户端贷款利率,扎实做好明示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等。
四川证监局联合人行四川省分行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量扩面,并联合省国资委、四川金融监管局面向辖内上市公司、银行宣讲政策精神,鼓励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双向对接,推动辖内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量扩面。
金融“活水”不断流淌,并汇入四川经济版图。截至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3.5%、12.8%和12.4%,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5%;绿色融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4%,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446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就是要融入大局,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区域协作中挖掘发展潜能。”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1—4月发放贷款超6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83%。
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工行四川省分行为例,该行已成立3个科技金融中心和6个总行级科技支行,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以绵阳、德阳、宜宾、泸州、乐山、眉山、遂宁等为重点的区域梯次发展格局。
从南充市南部县的科技农场,到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旅盛景……2025年以来,中行四川省分行实施“春雨惠农计划”,为南部县养殖产业投放贷款“及时雨”超120万元;助推“大蜀道”文旅品牌建设,为七曲山文旅产业新增投放贷款1500万元。
如何更高效解决个体户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堵点?多家金融机构“量体裁衣”,展开专项行动、打造专属产品。近日,邮储银行成都分行走进成都国际商贸城启动“点亮行动”,通过批量开发、授信模式,为市场商户注入普惠金融“活水”。同时,成都农商银行在金融服务“立园满园”专项行动中,推出“园融通”专属产品和服务,累计服务3万余户园区企业,支持园区业主、运营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00亿元。
养老服务如何融入金融机构?5月8日,中国建设银行举办“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扩容升级发布会,从1.4万多家网点中精选了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行成都岷江支行营业部和新鸿支行建设路网点名列其中。此次扩容升级后,建行四川省分行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数量增至8家。
运用数字金融技术,一批保险机构正从被动事后补偿,走向主动事前、事中风险防范管理。例如,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针对农险客户,建设3S可视化管理系统,累计为上万户次种植大户开展无人机测绘,为数百万户次种植险散户开展确权数据比对,实施全流程风险减量管控。
据统计,四川一季度保费收入1099.28亿元,规模居全国第7位。其中,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44.5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累计赔款支出2048.09万元、受益农户24.04万户次,有力助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激发创新活力直接融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截至3月末,四川实现A股股权融资74.42亿元,同比上涨299.68%。“股权融资爆发式增长,直接融资持续发力,离不开四川政策的支持。”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分析,一方面,“五千四百”上市行动计划培育了一批高价值企业,如2025年北交所最大IPO项目——成都长城开发科技募资10.17亿元项目顺利落地;另一方面,四川产业引导基金持续发力,支持核心产业企业股权融资,尤其是科技型企业。
金融助力下,一批明日“新星”正在孵化孕育中。在4月由省科技厅、省委金融办主办的“共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产业’明星企业专项行动投资路演”活动中,人形机器人“大圣”、“天行者1号”、T1 Pro人形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灵焊”一体化焊接机器人等逐一亮相,项目覆盖工业制造、应急救援、养老服务、智慧医疗等细分赛道,吸引了70余家省内外创投机构、26家银行机构,以及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的目光,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重点培育的明星企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我们持续聚焦人工智能早期项目投资,目前已在成都布局专项基金。”来自上海合之力的投资人彭洲表示,“此次路演涌现出多个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优质项目,后续将与意向企业深入对接。”
更多资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四川。4月25日,易方达基金“科技投资中国行”系列活动走进成都,同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科技组组长肖宛远表示:“整体来看,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已初步建立了‘算力—模型—应用’的完整闭环,增长动能逐步由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向科技自立自强引导下的科技内循环转换。我们的人工智能指数产品线,可为四川投资者参与科技投资提供丰富、便捷的工具化产品,也可为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赋能。”
债券融资也逐渐“升温”。4月11日,四川银行举办了“城乡共兴 债启新程”对公金融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共同探讨如何运用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县域房地产“因城施策”及推动专项债券“扩量提效”政策落地。
近日,央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随后,多家机构第一时间公布了发行或承销科技创新债券的情况,其中农行5月9日承销的科技创新债券,涵盖新希望集团等科技企业。
据了解,下一步四川将加大工作力度,引导资金更加高效、便捷地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5月16日,省委金融办将联合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证监局等部门,主办“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路演活动,进一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