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青年报
小年说:
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害怕麻烦另一半。甚至有时候,宁愿在便利店躲雨,也不愿让另一半送伞。
表面看,“不添麻烦”省了很多烦恼,但却让感情多了一份回避和疏离。相比“害怕麻烦对方”的生分谨慎,直接表达需求,或许更能让彼此轻松。
推荐给你,静夜思。
越来越亲密的伴侣,都会做的一件事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作者:芒来小姐
最近重映的宫崎骏经典电影《幽灵公主》中,有这样一幕:
少年阿席达卡对守护森林的少女小桑一见钟情,希望小桑跟自己回归人类社会,但小桑执意要加入山猪的阵营,反抗冒犯森林的人类部队。
为了贯彻信念,小桑几次涉险,每次阿席达卡都不顾自身安危营救她,为此被子弹贯穿身体、命悬一线。
然而,小桑没有对阿席达卡说过“谢谢”,没有因此感到愧疚,也不认为自己就该为他改变。
她骄傲地说:“我不是人类,我是山犬……我喜欢阿席达卡,但我不喜欢人类。”
阿席达卡也接纳这样的小桑:“你在森林生活,我在炼铁村生活……我会去见你的。”
身处一段亲密关系中,小桑依然保留着“做自己”的部分,为此不断“麻烦”另一半,并感到心安理得。
这其实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能力。
因为好的亲密关系,都是「麻烦」出来的。
01
不想麻烦另一半,
是怕成为关系中的乞丐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麻烦另一半。
回家路上下大雨,宁愿躲在便利店,也不想让另一半送伞;
化妆时间久了点,听到另一半开玩笑般抱怨,就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磨叽了”;
父母生病,自己无暇照顾,另一半有帮忙照顾的意愿,却宁愿请护工也不想欠他这个人情……
虽然需要另一半,但“添麻烦”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宁愿压抑需求也不表达——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麻烦另一半的根源。
朋友小桃怀孕后,老公每天为她烹饪营养餐,一段时间后,他无意对小桃说了一句:“天天做饭好累噢。”
尽管他只是口头上抱怨一下、没有不做的意思,但小桃心里像针刺了一样难受,第二天就把自己妈妈叫过来做饭了。
小桃老公心情很复杂,私下跟我们抱怨:
“不用做饭虽然轻松,但我心里一点都不痛快。
我问她,是不是我做饭太难吃她才叫岳母过来?她竟然说,是因为不想麻烦我。
真是搞不懂了,我们是两口子,麻烦我不是应该的吗?”
当我把话筒递给小桃,她对这事的看法却跟老公大相径庭:
“每次听他说买菜、做饭花了多少时间,我心里都很不舒服。
好像我逼他那么做、我把他的时间给浪费了似的。
既然他那么不情愿,那就别做了。”
原来,小桃是对“麻烦”老公这件事感到愧疚。
尽管她心里清楚,人难免会有抱怨吐槽和负面情绪,可一旦意识到这些情绪来自自己,就会感到忐忑不安、矮人一等、心里欠欠的。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害怕示弱,害怕被拒绝,害怕暴露弱点。
不愿麻烦另一半,其实是不愿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乞丐”——自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得靠另一半“施舍”才能好好活下去。
这种自我防御心态,时常会给亲密关系带来伤害。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依恋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容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焦虑和回避的人,经常通过“怕添麻烦”来否定和压抑自己的需求。
他观察伴侣互动发现:
焦虑型依恋者更倾向于隐藏负面情绪,避免被视为“负担”;
回避型依恋者更倾向于独自处理烦恼,导致关系中情感疏离。
表面看,“不添麻烦”省了很多烦恼;实际上,不但减弱了伴侣间的情感浓度,也侵蚀了自己的生命力。
02
互相麻烦的关系
才有活力
心理学家Selig等人研究发现:适当地麻烦另一半,可以加强情感链接,营造新奇情趣氛围,促进多巴胺分泌,同时提升关系中的承诺水平。
就像那句话「小作怡情,大作伤身」,适度互相麻烦,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因为添麻烦意味着,我健康地依赖你。
《适度依赖》一书中提到,没有形成健康的依赖模式时,人们常常会发展出一两种自我挫败的关系模式。
比如:对另一半没有安全感,觉得对方不可靠、不靠谱、什么都做不成;
在关系中封闭内心,什么事都自己抢着做,不给另一半照顾自己的机会。
这些关系模式会让人感到:“一旦我依赖对方,我的尊严就会受损”,进而陷入障碍性疏离;
而健康的依赖模式会让人感到:“我依赖你,我的尊严不但不会受损,还会被滋养”,进而在关系中更少体验到挫败感。
同时,也让另一半觉得:“我被信任、被认可、被肯定。这段关系不是不能没有我,但有了我,我们都会变得更好。”
“我适当地容纳你。”
心理咨询师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Siegel)提出:每个人都有一扇对环境和情绪刺激的“容纳之窗”,经常给另一半添小麻烦的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容纳之窗”,能够在这段关系中得到很好的安放、滋养、扩展。
就像纪录片《人生果实》中,丈夫爱吃日式早餐,妻子爱吃西式早餐,负责做饭的妻子每天都不辞辛劳做两种早餐:一种日式,一种西式;
而妻子性格马虎、丢三落四,丈夫在家里贴满了给她看的便利贴:“火还开着,别忘了关”、“正在洗衣服呢,别忘了。”
然而,他们刚结婚时,妻子完全不会做菜,丈夫也有“整理癖”,两个人都给对方添了不少麻烦。
经年累月的相处磨合之下,这些麻烦没让他们渐行渐远,反而扩展了他们对彼此的容纳力:
妻子不会因为丈夫对早餐的喜好跟自己不一样,就感到沮丧、尴尬、挫败;
丈夫也不会因为妻子老是搞乱他井井有条的家,就感到恼怒、嫌弃、轻视。
他们知道彼此身上令自己不爽的点,却能做到有商有量地解决。
这一切,都是在“互相麻烦”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适度给另一半添麻烦,能让我们更有容纳力,更懂得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就像《亲密关系》中写的:“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因为我们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抚摸和相拥而眠……”
关系给了我们一扇更大的“容纳之窗”,当需求在关系中有了寄托,我们便能体会到真正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更自如地活出自己。
03
做一个大大方方
给另一半添麻烦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添麻烦”变成感情里的加分项呢?
首先,学会提前预警。
很多人在意“添麻烦”后另一半的反馈,担心对方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烦人,但其实,我们可以提前告诉对方:
“我是一个很怕给人添麻烦的人,如果哪天我需要你为我做点什么,一定是鼓起勇气才说出,如果那时你不愿意,直接告诉我就好。
但希望你不要向我抱怨、责怪我、跟我提要求,那会让我再也不想麻烦你了,也不需要你了。”
提前预警,其实是比“不添麻烦”更好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让另一半更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避免了感情中的回避和疏离。
把话说到前面,这样一来,我们就降低了愧疚不安。
“反正我已经告诉过他了,如果他不愿意做,大可像我一样坦诚说出来,没必要为此焦虑。”
同时,感到更多自洽:
“我只是在遵循我觉得舒服的亲密关系模式,这是我们共同达成一致的结果,所以没什么好操心的。”
另外,请牢记一句话,经得起互相麻烦的感情,才扛得住岁月蹉跎。
当我们说:
“我累了,给我倒杯水好吗?”
“我饿了,可以给我下碗面吗?”
“我心情不好,可以给我一个抱抱吗?”
这些话,背后其实传达出同一句潜台词:我爱你,我需要你。
相比“害怕成为对方的麻烦”的生分谨慎,直接表达需求,能让双方都感到更多轻松。
关系少了很多压力和负担,多了很多温度和亲近,彼此也有更多的保护欲和责任感。
《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
最好的恋爱方式是借书,一借一还,这样就有了来往。
你的每一次主动“添麻烦”,都是在重构对彼此的了解,于你与他,都能收获不同的人生体验。
尽管放心麻烦另一半,有来往、有互动,才有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