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的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出台针对性政策。
5月12日,广东召开《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会上介绍道,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对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具有重大意义。《若干措施》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目前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措施的实施细则。
《若干措施》具体包括12条措施,即突出培育发展前沿赛道产业,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建强产业基金体系,大力开发应用场景,提升总部支持能级,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落户,落实用地保障,强化环保要素保障,大力招引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企业服务,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以及加大投资促进激励。
在突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实施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对特别重大的产业招引项目,结合产业特点依法依规制定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
张劲松表示,这些重点产业领域,广东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进一步夯实广东制造业当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
此外,《若干措施》还突出对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在产业投资上,明确提出广东统筹资源整合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着力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硬科技。在企业服务上,明确提出建立“管招商、管项目、管企业、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在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上,明确提出对在粤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有事必到,严禁利用行政、司法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
就财政支持而言,广东将通过提升政府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推动担保融资扩面增量,让银行敢贷。
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童士清表示,省级财政计划连续三年对省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可实现全省政府性担保机构新支持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市场主体超10万户次(其中预计三成为新增融资主体),带动相关企业增加营收超1500亿元,稳定和服务就业岗位约90万个。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胡建斌在会上表示,2025年年初预算已安排“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人民币,支持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此轮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相关支持力度,预计省财政3年将新增安排资金共约136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内落实安排资金约45亿元人民币。
在融资担保方面,广东将加力推进政府投资基金工作。截至2024年底,广东政府投资基金155支,基金认缴总规模1.77万亿元人民币、已实缴1.24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广东省财政厅正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有关精神,研究修订广东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促进发展耐心资本,优化广东政府投资基金体系,推动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硬科技。
截至目前,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将近6000亿美元,外资企业总数仅占广东企业的3%左右,贡献了广东1/4左右的税收和1/3左右的进出口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资发展的政策。今年以来,广东实际使用外资呈现回稳向好的势头。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增长16.9%,实际外资357.6亿元,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经济大省。
张劲松表示,在这一轮政策中,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支持力度。首先是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关于培育发展前沿赛道产业、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用地保障等各项支持措施,均平等适用于内资、外资企业。此外,还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并实施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