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5月8日—9日,2025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培训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专家、科学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教育科研人员和广大科学教师、教研员是一个专业共同体,应当胸怀国之大者,群策群力、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在中小学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科学路径,勇做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一是是要将科学思维、科学素养融入相关课程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二是要紧盯前沿技术发展,强化数字赋能,构筑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新形态。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解科学教育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四是要让科学与艺术双轮驱动成为推动教育发展、培育全面人才的重要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郑豪杰介绍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分享了教育科学出版社近期在配套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体系、数字化服务、智能学习空间打造等方面的创新举措。郑豪杰指出,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而科学教材是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教育科学出版社将在打造精品教材基础上不断优化教材服务,提供全场景的科学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在主旨报告环节,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以《教育重演论及博物学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为题,结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小学科学教材从《自然》到《科学》的发展变化,以及广东、浙江两省的实践案例,生动展现了博物学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在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提出要从国际竞争和新科技革命形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使命、社会转型和人民群众需求、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教育自身发展水平四方面认识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并从教育保障、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等多个方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新任务。
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红霞就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思维与教师们分享课堂提问策略。从“探究过程:问题的结构性”“求真精神:提问的批判性”“小心求证:表述的严谨性”“科学态度:研讨的民主性”四方面阐释探究式、思维型科学课堂提问的特点。
原标题:2025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全国培训会在广西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