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良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月11日母亲节的上午,由南京开放大学(南京市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主办、南京江北新区社区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妈妈的味道”厨艺大赛在浦口公园隆重举行。
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中心主任孙新元,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科长王德法,南京江北新区社区学院执行副院长李剑、主任邵丽君等出席活动,与现场近百名观众一同沉浸在浓郁的美食氛围中,回味妈妈的味道,感受家庭的温暖。
大赛启幕
“妈妈的味道”,不仅仅是一道道菜肴,更是情感的载体,蕴含着无尽的关怀、呵护与家的归属感。作为全市最大的市民免费学习平台——南京学习在线的品牌活动,第七届“妈妈的味道”厨艺大赛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民朋友踊跃报名。经遴选,共有48份参赛菜品参与网络投票评选活动,投票总量达到5万余票。
激烈的线上角逐后,12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线下决赛。这些选手中有年轻的妈妈,也有退休的老者;有想念家乡味道的新南京人,也有善于做地道南京菜的“本土选手”。他们带着对“妈妈的味道”的温情回忆,在这场厨艺盛宴中大展身手。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煎、炒、烹、炸,各种烹饪技法轮番上阵,切菜声、翻炒声、油花迸溅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首极具烟火气的“交响曲”。
选手祝倩的参赛菜肴《兰溪肉圆》
选手邹林凤的菜肴《荷塘月色》
选手邹林凤分享菜肴背后的故事
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手们将简单日常的食材变成美味用心的菜肴,烹饪出最质朴却也最动人的味道。现场观众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每道菜肴背后的家庭故事,重温记忆中母亲做菜的温馨场景。
清新的家常小炒、鲜美的清蒸鲈鱼、酸甜脱骨的糖醋排骨、鲜嫩多汁的红烧肉……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选手们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感恩。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外求学、工作,空闲时间回到家乡,妈妈总会做一道我最爱的红烧肉。”选手郭晋宇在比赛间隙说道,“每次我做这道菜的时候,就像是复刻妈妈对我的爱。”
国家级烹饪大师朱宝鼎现场点评
据悉,本次大赛邀请到了国家级烹饪大师朱宝鼎和国家地理美食顾问黄块块担任评委。在每轮比赛结束后,他们从菜品的口味、色泽、创意、背后的故事等维度综合评分,选手根据获得的分数进行排名。
选手关丹丹、徐敏荣获一等奖
最终,关丹丹的《家常红烧肉》与徐敏的《花开富贵虾》凭借色香味俱佳的表现,荣获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活动现场的精彩表演
当天,江北新区各街道的艺术团带来了群舞《领航》、走秀《Baby ei》、独唱《母亲》等精彩的文艺表演,在为选手加油鼓劲的同时,也为大赛增添了轻松欢乐的气氛。
活动现场合影
在母亲节举办“妈妈的味道”厨艺大赛,不仅是一场烹饪技艺的比拼,更是一次弘扬家庭美德、传承感恩文化的生动实践。大赛深扎社区,既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又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南京的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鲜动力,成为南京社区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片提供 通讯员 王愚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