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新闻提示:
他们穿梭于各个病房,他们重复着打针发药,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急诊室里与死神分秒竞速、ICU中昼夜坚守生命防线、置管操作追求毫厘不差、康复护理倾注细致入微的关怀……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深入急诊科、神经内科、置管中心、重症医学科、普外二科,记录他们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热忱,诠释“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
分秒必争:
急诊室的“生死时速”
“120马上到,昏迷患者,准备抢救!”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划破急诊大厅的宁静。护士长吴影迅速带领团队冲向患者,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一系列抢救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里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表,越是节假日、深夜、饭点,越是忙碌异常。一名护士的微信步数记录显示,高峰时一天能走3万多步,穿梭于15张病床之间,处理各种急危重症。
急诊护士的“快”是基本功。从接诊120患者、分诊、处置,每个环节都要求迅速精准。“比如中毒患者,6小时内必须洗胃,24小时内要做血液灌流,耽误一分钟都可能影响预后。”吴影说。
从工作至今30余载,吴影一直坚守急诊一线。她说,老护士的观察力有时堪比仪器。她对新入职的年轻护士说:“急诊又苦又累,但每抢救回一条生命时,你才会懂得职业的意义。”
无声战场:
重症监护室的生死博弈
推开重症医学科的大门,监护仪急促的警报声、呼吸机的运转声此起彼伏,交织出紧张而凝重的氛围。
ICU的护理工作以“床旁守护”为核心理念。病情危重的患者实行“一对一”特级护理,护士需寸步不离守在床边,哪怕是用餐、如厕这样的日常需求,都要细致完成工作交接。
在这个科室里,男护士占比超过半数。“要给体重200斤的患者翻身,几个女护士合力都很吃力,男护士自然就成了中坚力量。”护士长冯伟称,除了对体力有着严苛要求,ICU护士更需具备卓越的专业判断能力,“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使得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几乎成了大家的‘职业烙印’。”作为科室“元老”,冯伟已在此坚守18载春秋。
以心换心:
病房里的微光与新生
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工作犹如精密的仪器校准,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操作都精准且饱含温度。该院神经内一科护士长王琇莹介绍,从口腔清洁到防压疮护理,从吞咽训练到康复指导,每一处细节都关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为脑卒中救治的前沿阵地,“时间就是大脑”在这里是分秒必争的准则。前几日,医护团队施救一位脑梗患者,仅用8分钟便完成溶栓前的全部准备工作。“抢救每提速一秒,患者的康复就多一分可能。”王琇莹说道。
在普外二科,护理团队将专业技术与优质服务深度融合。普外二科护士长孙昳萍称,围手术期护理是这里的一大亮点,从术前心理疏导到术后疼痛管理,从血栓预防指导到个性化饮食建议,每个环节都践行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曾有位百岁老人术后情绪低落,护士们轮流陪伴,读报聊天、定制营养餐,让老人感动不已:“你们比亲人还贴心!”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樊华 摄影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