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护士又来教我操作机器,太好了,我还有些地方不熟练。”4月底,阳光“热辣”的午后,距离长沙城区百余公里的宁乡金丰村龙上组,正在家小憩的71岁村民肖可军和老伴,见到来访的年轻客人,赶忙起身说到。
“阿公,我来做下制氧机调试服务的回访,也给您再量下血氧值。”从高速下乡道,绕进被山水包围的村庄,开了近3小时车的28岁的张华拿出护理箱,随老人走进房间。他来不及休息,一边查看床边制氧机的湿化瓶,一边问起了肖可军近段时间使用机器的情况。
老人不会使用“救命机”,他接下百公里任务
“以后制氧机湿化瓶的水,您不要装太满了。”张华来自湘西,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的一名“90后”护士。除了医院的本职工作,下班闲暇时间,他还通过京东护士到家平台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2016年,我在医院确诊了肺气肿,这些年走多点路都气喘不赢,偶尔实在要出门,只能骑下摩托车。”和三湘都市报记者没说几句话,躺在床上的肖可军有些出气不赢,戴上了张华递过来的氧气面罩。十余分钟后,张华给老人又测了下血氧值,“比用氧之前的92%好些了,现在血氧饱和度到了96%,是正常值了。”
老伴罗定珍介绍,由于肖可军幼时家庭负担重,青壮年时又长期劳累,多年来积劳成疾,“心肺、肾脏都不太好。”不久前,远在深圳的二儿子为肖可军在京东上购买了一台制氧机。收到货后,肖可军拿着机器犯了难,“儿子说在平台购买制氧机赠送了上门服务,会有专业护士来指导使用机器的。”
4月13日,张华就接到了这个特殊的订单——距离长沙市区100多公里的宁乡市横市镇金丰村,有患者需要调试制氧机。张华向三湘都市报记者回忆道,“说实话,看到这个订单时我也犹豫了一下。”百余公里路程,偏远山村,地址不详……但张华转念一想,“买制氧机的人很可能患有心肺方面的疾病,制氧机对患者来说可能就是‘救命机’,既然我看到了这个订单,那就是缘分,我得接下这个任务。”
细心服务获老人夸赞“比亲儿子耐心”
张华笑着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上次来大爷家里时,开了2小时车,到了宁乡市横市镇上,没想到导航在进村后就失去了作用。“老人儿子在服务订单上填的两个电话都是老人家的电话,老人又在电话里说不清具体位置,提供的‘槽坊里’这个地名太模糊。”张华说,“我就只好把车停在村口,开始挨家挨户打听。”
虽有热心村民指路,但张华发现,方言沟通并不顺畅。一个小时后,他终于在一栋老旧的平房前,见到了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肖可军。
“看到我穿着护士服出现,老人一边起身一边说,‘真的是护士来了,我还以为没人会愿意跑这么远’。”张华告诉记者,这时他真正体会到,在患者的需要面前,花3小时行百余公里,根本不算什么。
检查制氧机时,张华发现老人对操作一知半解,于是放慢语速,一遍遍演示——如何开关机、调节流量、更换湿化瓶……看着老人颤抖的双手,张华当场灵机一动,“阿公,我给您录个操作视频吧!”随即用手机录下完整操作流程,特意调大字体配上简单字幕,老人捧着手机说:“这下不怕记不住了!”那天临走前,张华又叮嘱了老人一些注意事项。返程路上,张华手机弹出平台反馈的客户评价消息——“张护士跑这么远来帮忙,比我亲儿子还耐心!”
“我们能上门来调试和指导使用制氧机,老人家也放心一些。”张华向记者介绍,从去年底入驻平台以来,平均每天会接三个上门服务订单,行驶里程每天近百公里。
5月12日,正值国际护士节,像张华这样的护士,仍在岗位上坚守、尽职、忙碌着。无论是在ICU抢救生命,还是奔波百里到用户家中服务,他们守护的,都是同样珍贵的健康与信任。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叶竹
上一篇:凤凰 “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