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志愿映春晖,雷锋精神代代传!在榕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雷锋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关爱。无论是在社区服务中帮助老人、关爱儿童,还是在街头巷尾参与环保行动、文明劝导,志愿者们都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他们传承着雷锋精神,将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美好。榕城因这些志愿者而更加美丽,雷锋精神也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年又一年,雷锋精神总在万物复苏的季节,伴随着温暖的春风如约而至,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4位不同年代出生的福州志愿者身上,一起聆听她们以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的经历和体悟。
用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雷锋精神
▲徐瑜夫妇在2025年福州市“3·5”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进行文艺演出 陈景好/摄
徐瑜,出生在一个党员之家,是与雷锋精神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会投身公益事业源于儿时父母的言传身教。她说:“我的父母都是老党员南下干部,经常跟我们讲,有能力要多去帮助别人。”
20世纪90年代起,徐瑜夫妇在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夫妻俩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共同进行艺术创作。2006年,晋安区瑜立志愿服务中心(原名:福建健康科普志愿者艺术团)成立,现有固定银龄志愿者数78名,已创作不同形式文艺作品近200件,开展志愿演出近1000场次。
未来,徐瑜将继续在公益之路上深耕,发挥余热,以文化为纽带,以志愿为桥梁,用行动带领更多“老朋友”乐享“第三人生”。
▲金丽芬与队员进行应急救援模拟训练 陈捷阳/摄
雷锋精神陪伴着金丽芬的成长,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传承方式。她说:“现在能够引领更多有爱的人做服务社区的公益也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
参加工作后,金丽芬将公益视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深知,个人的力量虽小,但集结起来能成为照亮他人生活的光芒。受到2016年闽清县特大洪灾的触动,金丽芬更加坚定意识到要把预防做在先,帮助人们提升减防灾的应急救援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016年,福州麒麟减防灾救援服务中心成立,主要致力于应急救援、减防灾科普、城市搜救等方面的工作,中心现有志愿者2709名,队员80名,已累计找回走失者1003位。
▲林兰昕与同事在居民家中为老人普及用电安全知识 陈捷阳/摄
林兰昕,毕业于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日常主要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统筹协调、宣传工作等。在她看来,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传承。
国网福建电力“双满意”(福州黄颂)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05年,成立初期叫电力雷锋服务队。自从加入服务队以来,林兰昕经常到学校、社区、企业为群众宣讲用电安全知识、低碳环保理念,为他们提供电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队伍已累计开展志愿活动近1100场,资助困难学子61名、慰问老年人608名。
▲林予恬在三通桥上为游客作讲解 陈捷阳/摄
双休日去上下杭,你可能会碰到一位活泼开朗、落落大方的小姑娘,正为游客讲解上下杭的历史文化和古厝建筑。她叫林予恬,是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
2024年初,她成为“台江古厝新守护人”红领巾志愿讲解员队的一名讲解员。每逢周末,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闽江之心等景点为游客做义务讲解,用行动争当传播台江历史文化的“活雷锋”。
“传承雷锋精神,从小事做起,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我们红领巾志愿者讲解队,用声音传播文化历史,让更多外地游客认识台江历史风貌和古厝历史。”林予恬说。